“歡樂堂”眾壯士齊心“起龍”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歐陽萱) “出來了,見到了!”伴隨著陣陣鞭炮聲和歡呼聲,一艘長約20米的“蛟龍”浮出水面,十幾壯士吆喝著把它托出水面,圍觀群眾使出渾身解數爬上圍墻和樹干,攝影發燒友們舉著“長槍短炮”一頓猛拍,……這番場景正是勒流黃連“歡樂堂”龍舟隊今年“起龍”的壯觀場面。
昨天(5月14日),勒流街道黃連社區迎來了今年的一件大事——“起龍”儀式,這也是順德今年的首次大型“起龍”。
耄耋老人敲響黃連村馬年“起龍”儀式
耄耋老人講述“起龍”,十歲孩童參與“扒舟”
關伯是今年“起龍”儀式的一位鼓手,年近八十的他看起來仍是十分健朗,打鼓吆喝起來絲毫不顯疲憊,旁邊敲鑼的隊友張叔告訴順德城市網記者,“關伯是我們隊里年紀最大的隊員了”。
關伯稱,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跟著師傅進入黃連龍舟隊,“歡樂堂”名字都更換了好幾個,但是龍舟運動依然一代代傳承了下來,時至今日,還是有很多年輕人參與到這項傳統水上運動中來。
講起過去,張叔也特別興奮,“小時候看著父親劃船特別過癮,他們訓練和比賽我們也要偷偷跟著去。他們訓練時是在‘海’里的,很危險,所以父親通常不讓我們去。”他停下手里的鑼,接著講道,“當時我們很調皮,幾個小孩偷偷劃小艇到他們訓練的地方‘偷窺’他們,所以我們很小就在心里扎下‘扒龍舟’的根了。”
談到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比賽,張叔回憶到,那時十幾歲的他還沒有進入龍舟隊,只是跟著爸爸參加訓練。“是1980年的全國性比賽,村里很重視,龍舟隊提前好幾個月就開始‘操水’訓練了,每天兩、三個小時都不覺得累;關叔和我爸前一天都失眠,第二天一大早就爬起來準備,所以當天比賽的后半程大家體力消耗完了,本來是第一的,最后變第三了。”盡管只拿到季軍,兩位老人還是很興奮,因為這是隊里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了。
此時水下的龍舟隊員已經把船身清理干凈了,他們打算試試水,提前來個環涌巡游。記者注意到此時水下的隊員們多了一個年約10歲的小男孩,他學起大人們光著膀子,一招一式頗具專業風范。張叔對記者說道:“小孩子還沒記事就開始下水扒龍舟了,從8歲到80歲,像關伯這樣,打了一輩子鼓為的就是要延續傳統,這就是‘龍舟文化’”。
聚各地發燒友,齊睹黃連“起龍”儀式
記者留意到,攝影發燒友中有幾位醒目的女性,她們背著專業設備,也像男人們一樣,上串下跳,試圖拍攝最壯觀的一幕。
來自廣州的林女士向記者介紹,她是第一次來到勒流拍攝活動,“群里有人組織到這里看龍舟‘起龍點睛’,就和幾個網友約好過來,今天到了這里,場面很壯觀,了解到很多龍舟文化,也拍到不少好照片,回去和網友們分享,確實不枉此行呀!”
組織林女士等網民來黃連拍“起龍”的是家住杏壇的麥先生,今天,他帶著妻子和女兒,聯同網友們一起來感受傳統文化。他告訴記者,因為聽說勒流黃連起龍場面很熱鬧,所以組織了來自各地的十幾名攝影發燒友過來看。對于傳統文化,麥先生說道:“近些年傳統文化有些沒落了,幸好政府這兩年重視傳統民俗,龍舟文化重新得到重視,雖然現在的競技比賽少了,但是每年還是有龍舟文化節,龍舟‘競靚’巡游等等,滿足我們這些龍舟攝影發燒友。”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