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縱隊老革命們希望能夠重建抗日文物陳列館,傳承革命精神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梁雯雯) 順德西海抗日烈士陵園的抗日文物陳列館(珠江縱隊紀念館)一直受漏水問題困擾。雖然歷經幾次修補,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為此,一批老革命同志通過向省申請,希望能夠重建陳列館。
昨日(7月2日),順德區委社會工作部(區民政宗教和外事僑務局)就抗日文物陳列館(珠江縱隊紀念館)的重建問題舉行專家論證會。論證會邀請了廣州地區老游擊戰士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珠江縱隊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梅,珠江縱隊分會副秘書長曾還,省委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處處長林益,佛山黨史研究室副調研員張政殿以及2位革命后代等人。
抗日文物陳列館“年事高”,長期被漏水等問題所困
抗日文物陳列館“多病”纏身,建議改造
順德區民政宗教和外事僑務局副局長吳釷金告訴記者,近年來,關于順德西海抗日文物陳列館(珠江縱隊紀念館)改造商議一直未曾停止過。尤其是珠江縱隊的老革命同志們,高度關注紀念館的發展,并向省政府申請,希望能夠支持珠江縱隊紀念館改造。
老革命們之所以提出改造紀念館,是因為當前紀念館正面臨著漏水、館內設置欠科學造成文物損壞等問題。西海抗日文物陳列館館長黃健強告訴記者說,自陳列館建設以來,經歷過30多年的風雨,隨著陳列館“年齡”的增長,出現越來越多問題。
據了解,西海抗日烈士紀念陵園建于1952年,1980年,在順德政府的支持下,于烈士陵園內建立了抗日文物陳列館,2010年,在陳列館加掛珠江縱隊紀念館的牌子。
順德城市網記者了解到,由于陳列館建立的年代較久,建設當時采用的是自然采光,館內沒有空調恒溫、消防等裝置,未達到現代文物保護的有關要求,長期陽光照射使部分文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
此外,80年代的建設以及文物陳列設計比較粗糙,當前,陳列館館藏的文物以簡單分類陳列為主,文物之間缺乏整體布局觀念和系統介紹,難以給參觀者帶來思想上的共鳴。
黃健強說,陳列館的漏水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4個館中有3個均出現滲水的情況。黃健強表示,雖然經過幾次修補,但是仍然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記者走訪陳列館時發現,該館的窗臺出現多處滲水,墻上的石灰脫落。因為受到水氣影響,部分文物尤其是紙質文物受到了損壞。
對此,吳釷金說,補漏已經解決不了問題,希望能夠通過重建陳列館。
老革命心愿:盼有專屬的珠江縱隊紀念館
除了陳列館客觀存在的問題需要進行解決外,西海抗日文物陳列館(珠江縱隊紀念館)還承載了一批老革命同志的情感以及希冀。
廣州地區老游擊戰士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珠江縱隊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梅談起西海抗日文物陳列館(珠江縱隊紀念館)時,不免感慨。作為珠江縱隊的一名老革命,已經80多歲的黃梅老人說,建立一個專屬的紀念館是珠江縱隊老革命們的心愿。“現在珠江縱隊的老同志也不多了,我們希望在健在之時,能夠推動紀念館改造,這是對所有烈士的安慰。”
黃梅說,珠江縱隊為全國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過重要的貢獻。“珠江縱隊應該有一個專屬的紀念館,把我們經歷的艱苦奮斗告知后代。”黃梅說,珠江縱隊紀念館可作為革命傳統的教育基地,其建立有歷史意義亦有現實意義,以此教育下一代不要忘記歷史,懂得今天的幸福是來之不易。
另一位老革命曾還亦同樣盼望能夠建立珠江縱隊紀念館,把部隊奮斗的歷史留下來。“珠江縱隊紀念館,必須要建,而且要建好,紀念館改造后還應該增加內容,全面地講述珠江縱隊的歷史。告訴子孫后代們,革命戰士的奮斗事跡。”
對此,省委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處處長林益亦表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要有載體。他說到,珠江縱隊的歷史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但該珠江縱隊確實對廣東乃至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有著重要意義。“把珠江縱隊的發展歷程展示出來很重要,其確實需要一個紀念館。”
據順德區委社會工作部常務副部長何鴻佳介紹,目前,順德已經在著手籌備改造工作。記者了解到,目前,順德已經完成了對西海抗日文物陳列館(珠江縱隊紀念館)改造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確認了改造的方案,計劃對該館建筑全部拆除,重新設計改造,并在原址上進行重建。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