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學路,總有一些老師讓人記憶深刻(網絡圖)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林秀君)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漫漫求學路,總有一些老師讓人記憶深刻,也許是一堂課、一句話、一個動作、一件小事,讓我們對生活的理解變得不同,讓我們的生活軌跡從此改變。
昨日(9月10日),是屬于老師的節日,順德城市網網友在論壇發帖《教師節,你最想感謝哪位老師?》引發了網友的關注。
網友“烏龜慢點爬”說道:“感謝老師的肯定很多,我覺得每個老師都是值得尊敬的,只是你可能還沒有發現他的用心良苦而已,我感謝自己所有的老師,祝他們節日快樂!”網友“倫教糕”也跟帖對四年級的語文老師表達了感謝,“雖然只教了一個學期,但卻留下了一生的財富。謝謝她!懷念起影響自己一生的老師。”
此外,記者還另外采訪了兩位順德城市網的網友,聽他們講述師恩難忘的故事。
無私的老師很關愛我,我也要當老師關愛學生
順德城市網網友小路在順德一家社會工作研究服務中心工作,在這個教師節里她最想對她初中時的班主任石永東老師說:“謝謝老師曾經的幫助與理解。”小路告訴記者,石老師對待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她的幫助和關愛,她一直銘記在心。
小路回憶道,2003年,她在老家安徽上初中時,學校要求學生自己買課桌,一張課桌60元,因為家境不好,她一周的生活費也就7.5元,為了能給家里省錢,她一直沒有買課桌,石老師了解她的情況后,就拿他兒子的課桌借給她用,直到她讀完初中。
此外,還有許多不起眼的小事情,以及石老師的行動都影響著小路,“他對學生無私的品質對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工作上,盡自己所能,要有一顆學習的心態;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永不言棄。”小路如此感慨。
小路還特別與記者分享了她今年回老家的高興事。今年7月,小路回老家,在醫院湊巧碰到了石老師,時隔7年見到了石老師,“那種感覺很親切,心情也很激動,雖然石老師認不出她,但是一說到當年的借課桌,老師就記起來了。”
如今,小路來順德已經四年了,已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座城市,但是小路考慮到家鄉的教師資源很不充足,農村的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她想回到自己的家鄉任教。目前,小路已經通過了教師資格證的筆試,正在積極的準備面試,她希望自己能獲得教師資格證,這樣就可以實現她當老師的愿望,像石老師一樣去關愛自己學生。
謝謝您曾經的幫助,成就了今天的我
“陳俊文老師,謝謝您曾經的教誨,畢業10年了,我還一直銘記著你,陳老師,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我?”在節日里說起對老師的想念,順德城市網網友譚先懷也分享了他與恩師的故事。
譚先懷告訴記者,在自己的求學生涯中最難忘的就是高中的班主任陳俊文,來自農村的他到縣城求學,城里同學的有許多特長,他們的優越感讓他心生自卑,但是他愛畫畫,想考美術學院成為一名設計師,課余時間總是默默的一個人在教室的角落里畫東西。
陳老師通過觀察后,找到性格孤僻的他長談,勸他要多與同學們溝通,同學中也有喜歡畫畫的,可以和同學一起參加美術班,結交有共同夢想的朋友。
后來因為家里發生了變故,譚先懷不得不放棄去課余美術班學習繪畫,也就意味著放棄了設計師的夢想。班上的同學在一次無意的聊天中把他的遭遇透露給了陳老師。“陳老師就悄悄的和美術班的授課教師溝通,讓我在美術班免費學習,顏料和畫筆等繪畫工具都是陳老師自己掏錢為我買的,這是我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美術班的老師告訴我的。”譚先懷難以抑制自己激動的心情。
如今,他已經是一名環境藝術設計師,實現了他當年的夢想。他告訴記者,“我想找個時間專門回去看望陳老師。”
■記者手記
我們把老師比作紅燭,照亮別人而把自己燃燒;我們也把老師比作園丁,培育桃李開遍天涯海角。是的,天底下的老師們,你們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照亮了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在第30個教師節,讓我們衷心對您說一聲:謝謝您,老師!祝您節日快樂!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