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戴上眼罩體驗走盲道的感覺
順德很多地方的盲道已經和普通的路面沒有太大區別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一邊要慢慢沿著盲道走,一邊還要擔心前面是否有障礙物會撞上。”昨日(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身體健全的鄧先生戴上眼罩體驗了一次“盲道之旅”后,感嘆太不容易了。而對于真正的殘障人士來說,“出行無障礙”更是有說不出的苦衷。
殘障人士
安全沒保障不敢輕易出門
順德城市網記者了解到,根據廣東省2006年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順德區各類殘疾人為6.45萬多人,占區總人數的5%。而在這6萬多殘疾人中,60%以上是需要輔助器具的。
“前期走訪發現,大部分殘障人士是長期呆在家里的。”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社工蔣小燕告訴記者,在探訪過程了解到,這些殘障人士其實是很渴望走出家門的,但無奈小區、街邊馬路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太少或者不完善,出現很困難。而且即使有些地方設置了無障礙設施也形同虛設,常常被健全人士占用,阻礙他們的出行,并存在一定得風險。
“最怕踩到沒有蓋住的沙井蓋,撞倒盲道上的電線桿或者大樹。”患有視力殘疾的何先生說,雖然現在不少地方都設有盲道,但是并不完善,每次出門仍是膽戰心驚的。除了會撞到電線桿、大樹之外,不少盲道還被摩托車、小車所占據,給殘障人士帶來了安全隱患。“最希望的還是健全人能夠多理解、多幫助我們。”何先生表示,不希望出門遭到嫌棄。
社會建言
要理解無障礙設施重要性
蔣小燕之前在廣州社工機構服務對象也是殘障人士,相比之下,她覺得順德做的還不夠。蔣小燕介紹到,廣州的盲道設計的很厚很高十分明顯,但是順德的盲道走上去幾乎感受不到。而且順德的紅綠燈幾乎沒有聲音提示,盲人很難判斷什么時候可以走了。另外不少斜坡太陡,殘障人士沒力推上去。
“雖然都是很小的細節,但是對于殘障人士來說卻可能造成很大的麻煩。”蔣小燕表示,關鍵是要理解無障礙設施對殘障人士的重要性。對此,昨日,君行社會工作研究及服務中心聯動順德區慈善會以及近良居委會于順德客運總站舉行主題為“人人有愛,出行無礙”社區出行無障礙體驗活動。讓健全人士也親身感受殘疾人在出行中所遇到的困難,從而喚起更多的社會參與者對盲道、輪椅坡道等無障礙設施的關注和愛護。
其中,戴著眼罩走過一段盲道的何女士表示,十分痛苦。“前面一無所知,只能靠著一份信任去走,若是我們再霸占了盲道,真的是很辜負這份信任。”何女士說,以前并沒有認識到這些無障礙設施,覺得可有可無,如今親身體驗后才發現很重要。
政府做法
家里也幫進行無障礙改造
據了解,目前順德區155所公廁設有無障礙設施,區內各大型超市均設置了斜坡道、繁華路段鋪設了盲道;部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也設有無障礙通道。除此之外,為了滿足殘疾人需求,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順德計劃從2013年起,用3年時間基本滿足有需求殘疾人輔具適配、家庭無障礙改造目標,目前已經完成了249戶。
記者從殘疾人事務科了解到,2015年計劃再為全區430殘疾人施行假肢安裝、矯形器、移動、生活和防護、智力殘疾等輔具適配;為全區38戶殘疾人家庭施行無障礙環境改造,其改造內容依據每個對象及其居住環境實際進行個性化改造。
除此之外,在今年11月份,順德也正式啟用公共交通導盲系統,當公交靠近站臺時,視力障礙者手持的終端工具就能接收到公交車的線路信息,在公交行駛過程中,終端也可以收聽報站的語音信息。目前,大良轄區內的10條線路135輛公交車已全面開通導盲功能,順德將為300名生活在大良城區、且具有順德戶籍的視力殘障殘人士配送導盲終端機。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