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孩子,了解筷箸習俗嗎?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潘潔玲) 改革開放后,中外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國外用餐文化不斷“入侵”中國,當下,年輕人也逐漸忽視了中國的筷箸文化。近日,一則上海計劃在2015年將筷箸習俗申請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息,引發了“e左耳朵”發出疑問:“筷箸習俗也‘申遺’,你會正確使用筷子嗎?”
筷箸習俗重視度越來越輕
談起筷箸習俗,不少網友用“越來越淡薄”來形容。“e左耳朵”直截了當地指出了中國餐桌上,筷子使用的現狀,“筷子誰都會用,但拿筷子的姿勢卻并不正確”。雖說“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正因有了“能夾到菜,則可”的思想,人們才會對筷箸習俗的重視逐漸減弱。
近年,西式餐廳不斷出現在順德,國外快餐店KFC、麥當勞等頗受孩子青睞,就餐習慣的不同,孩子也出現了不用筷子則有飯進口的狀態,這成了影響筷箸習俗傳承的重要因素之一。“雛菊與海”更是感慨道:現在很多人用西式刀叉比中國的筷子還要標準,因為他們用心學習如何使用西式餐具,反觀中國的筷子反而學得漫不經心。而有網友卻認為筷箸習俗那么多年,中國人雖然每天都在用,但傳統習俗缺乏教育,人們也對此習俗缺乏了了解,這難以讓人重視起來。“悍婦”如是說道。
習俗傳承,內涵傳播是關鍵
中國餐桌上的筷子習俗正面臨著被忽略的危險,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對于筷箸習俗,如何能夠傳承下去,如何讓國人重新重視起來,網友都有了自己的建議。
“離人何挽”認為筷箸習俗傳承下去最關鍵的是內涵傳播,只有傳播,才能逐步讓人更好地理解其內涵,否則只會逐漸被時間遺忘。他還建議筷箸習俗可以走進校園,與校園文化結合,讓孩子的筷子工不再僅僅停留在“能用即可”的層次上,比如將筷箸習俗納入教科書里,重點傳播筷箸習俗的內涵,或舉辦“筷子工”比賽,讓筷箸習俗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里。
此外,記者從查閱資料中了解到,“筷子”最初并不是叫筷子,而叫“箸”或“夾”,而保守估計我國文獻記載的用筷歷史有3000多年,這是中國古老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匿名網友說的,筷子它蘊含著中國人對生活、文化、禮儀方面的豐富內涵,順德很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但在注重對于順德本土文化的保護之余,全國性的傳統文化也應該重視起來進行保護。
還有網友表示筷箸習俗的傳承,首先需要人們改變觀念,因為筷子習俗中,包含了餐桌禮儀和習俗,也包含了眾多約定俗成的禁忌,就如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猶如當眾上香等,而禁忌文化在中國也是一種重要的民俗文化,它會影響人際交往中和諧,所以我們并不能簡單地認為他只是餐桌上的一種用餐工具。
■話題通道
筷箸習俗也“申遺”,你會正確使用筷子嗎?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登陸“順德城市網論壇”和“順德城市網博客”瀏覽評論;歡迎網友市民報料,可撥打報料熱線0757-22221840或登陸城市論壇“市民報料”進行報料。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