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如何培養人才才能適應需要(圖片來源于網絡)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潘吉蘭) 據順德城市網報道《頭疼!機器人時代來了,操控人才在哪里?》,校企合作的方式開設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課程,攜手打造“訂單式”人才培養基地,以彌補市場上工業機器人技術人員的缺口。網友在點贊的同時也提出疑問: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培養人才的方向與要求是否與市場需求相適應?
機器人時代來了,人才缺口出現了
近兩年,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企業需要向智能制造轉型,而機器人恰恰是在這個過程中智能制造中重要的終端和載體。按照順德的戰略發展,順德擬通過四年時間打造“廣東省機器人產業發展示范區”,預計培育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集成系統企業不少于50家,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不少于8家,超億元工業機器人制造及集成系統企業不少于10家。
一方面,是機器人時代來了,另一方面,是操控人才缺乏的尷尬。正如順德區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創新中心副主任陳日騰所擔憂的一樣,目前順德企業有1600多臺機器人應用在生產線上,但存在機器人技術人才流動性大的問題,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每年畢業的三四十名學生彌補不了市場缺口。不僅如此,廣東伊雪松機器人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昕也一樣苦惱,按照其公司的發展計劃,到2017年希望能夠達到月產量200臺機器人,屆時光是產品裝備工人都需要50人以上,但目前僅有7人。
操控人才哪里來?落戶杏壇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的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帶來了一絲曙光。難怪順德網友“幸福起點”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情不自禁點贊!
更多的實踐避免水土不服
網友認為,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對口培養人才是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人才觀。用網友“平子123”的話來說,訂單式培養人才,對于學校與企業來說是雙贏,“一方面,職校培養的學生針對性更強,學技術強能力促就業;另一方面,隨著機器人時代的到來,順德確實面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甚至有網友表示,順德一旦確定了智能制造發展的方向,就應該前瞻性地引導職校培養相關的人才,而不是等到用工缺口的問題出現,才來思考如何解決。
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培養機器人操控人才上如何適應社會發展?對此,網友“真閉翳”認為學校首先要多參加機器人行業大會,了解機器人的發展趨勢,適時調整教學要求和課程設置;其次,要與機器人領域的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爭取建立長期的合作,同時通過這些企業聯系下游的資源,為該專業的學生爭取更多的實踐和就業機會。
此外,網友“芒果千層”則提到,學校的實訓場地要“夠勁兒”,例如機器人操控室、實踐室等都應該要配備,“平時看新聞報道都知道,機器人工作的時候,裝零件抓配件,它的機械手又快又準,這就要求學生的操控能力很強。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中應該有這樣的模擬自動化生產空間,讓學生多體驗多動手,不要培養了人才卻出現了水土不服。”
■話題通道
校企合作對職校學生今后的發展好嗎?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登陸“順德城市網論壇”和“順德城市網博客”瀏覽評論;歡迎網友市民報料,可撥打報料熱線0757-22221840或登陸城市論壇“市民報料”進行報料。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