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從看守所寄出的信,揭開倫教民警周培基的故事
順德城市網消息?。ㄓ浾呶膶? 通訊員梁東江) “我記得您最后一次提審我的時候跟我說過,愿意做一個像大哥一樣的朋友來幫助我對嗎?真的,我會改的?!?1月12日,順德區公安局倫教分局民警周培基收到了一封由順德看守所寄出的信,落款人是他經辦案件的嫌疑人張某俊。這封信沒有任何華麗的詞藻,甚至有語病,還有錯別字,但信里充斥著改與悟的內心獨白,每一句話都是感謝著民警和愧對著父母……
信里還有催人淚下的一句“我會改的,因為我不想讓眾多關心愛護我的人失望了,也同樣感謝你能做我的朋友,謝謝!”感謝信中的文字,質樸的言語,真摯的情感,字里行間無不體現出張某俊對周培基教育的感激之情。
屢犯不改,先后7次入獄
張某俊是一個網癮少年,每每沒錢上網的時候都會通過偷東西來換取上網吧的費用,自2007年至今先后七次進入看守所。被抓后,周培基找他談話,可是出獄后“重操舊業”仍然作案,連其父親都說張某俊沒救了。但周培基堅信“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勸到他迷途知返才行!三國的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使他心服,我不信我勸不了這個迷途羔羊!”周培基對他循循善誘,時不時找張某俊談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細致地灌輸法律知識、政策教育、勸導啟發、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等。經過幫助和教育,張某俊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犯罪行為對他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以及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癮君子“變身”店老板
人們常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堅持?!敝芘嗷米约旱膶嶋H行動告訴大家,其實堅持做好事也不難。周培基辦案多年,見過無數因為毒品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家庭,他深知毒品的危害,對其深惡痛疾。周培基經常在倫教街坊面前宣傳毒品的危害以及禁毒的重要性。由于周培基的積極宣傳,2012年8月一位妻子深知毒品危害,于是向倫教公安報警求助,忍痛將丈夫張某送去戒毒。周培基成功幫助癮君子張某擺脫了毒魔,重新開始了新生活。此外,他還鼓勵張某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如今,張某已經是一名汽車維修店的老板。
周培基從警多年,經辦的案件不計其數,面對嫌疑人他既是警察也是心靈的洗滌者,嚴懲犯罪的同時也在引導和教育他們;正是這樣,周培基也成為了他們人生路上的“鞭策者”。
有一種愛叫做“警民一家親”,有一份情叫做“群眾事無小事”,有一種精神,叫做“患難見真情”,每當有群眾求助,他都會義不容辭,挺身而出。2015年8月2日,焦急的劉女士(女,63歲,倫教羊額人)走入羊額民警中隊,反映其接到來自東莞虎門鎮政府的來電,稱其兒子羅某被安置在虎門鎮政府等待救助。由于人生地不熟且家里經濟條件又不寬裕,劉女士無法前往虎門接回兒子。周培基急群眾所急,向領導匯報后帶著劉女士驅車前往虎門鎮政府,一個多小時的行程后在虎門鎮政府門口找到羅某,讓他們母子團聚。有人問他:“為什么給自己找麻煩,這么一點小問題,通知他家里其他家屬過去接就行啦?!敝芘嗷χf:“我們眼中的小問題,對他來說卻是大問題,百姓有難,不可不幫。”
給犯錯之人改過的機會
他是迷茫人的領路者。周培基關心幫助犯錯人員解決實際困難、開展普法親情教育等多個角度入手,促使犯錯人員積極改造,走向新生,取得了教育感化的良好效果。他深知“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每一個犯過錯的人都有改過的機會。所以他對待犯錯的人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來跟他對話。
近年來,周培基屢次送流浪漢到救助站,送精神病患者安全回家,挽救跳樓輕生者生命等等,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肯定。周培基一心向著民,急群眾之所急,為民解難,甘于奉獻的愛民情懷,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體現出款款的警民情深。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