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禮堂啟動活化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鐘柳梅) 人民大禮堂或將迎來變身!昨日(12月14日),記者從大良街道辦獲悉,順德人民大禮堂活化工程正式啟動,開始對建筑進行檢修,預計兩年內完成檢測和土建加固。
閑置古建筑開始進行全面檢修
人民禮堂位于1959年建成,占地約45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4100平方米,可容納5000多人進場開會。人民禮堂中央會堂屋頂采用鋼筋混凝土拱殼結構,無論其結構設計,施工技術以及建成后的空間造型當年在國內建筑界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該工程在建筑設計上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即仿蘇聯或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構圖手法,造型端莊嚴謹,雄渾有力,經過時間的洗禮更顯示出恢宏大度的歷史感,其結構歷經考驗,證實其計算的精妙和施工的嚴謹,其結構空間直至今天仍深具震撼力。
由于年代久遠,人民禮堂建筑主體結構構件老化、承重墻體磚、砂漿強度減弱,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急需加固和修復。目前,該建筑處于閑置狀態,未對外開放。
據大良黨工委副書記、街道辦主任何春云透露,人民大禮堂的活化工程已經啟動,活化分三步走:全面檢測建筑物的總體情況;土建加固;功能分區并進行內部裝修,“活化盡可能按照文物保護的原則,維持原貌,檢測和土建加固大約需要兩年時間。”
據悉,人民禮堂活化將圍繞保存城市記憶,盤活歷史資產的原則,以非盈利為目的,由政府撥款或政企共同出資改造建筑。
古建筑串聯形成舊城區文化圈
就在上月舉行的大良決咨委2015年第四次問計問策活動暨年度總結會上,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決咨委委員就大良古舊建筑的保護利用展開熱烈討論,不少決咨委委員都一致認為,古建筑已經成為城市的收藏品,它記載了城市發展的痕跡,應該理論先行,保護性地開發利用,而不是一味地拆除。當時,人民禮堂的保護和活化成為呼聲最高的古建筑。
為了更好地推進人民禮堂的活化工作,大良街道辦專門成立了“人民禮堂活化工作小組”。大良街道黨工委委員、宣傳文體辦公室主任孫麗麗作為工作小組的組長,她表示,大良是一座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此次活化體現了大良對古建筑的重視,接下來大良計劃把舊城區小街小巷有歷史底蘊的古建筑串聯起來形成文化圈。“恢復人民禮堂在人們心中的敬重感,同時希望來到順德、來到大良的游客可以感受到更多歷史與文化內涵。”
何春云指出,大良轄區內有歷史記憶的古建筑不少,譬如西山廟、人民禮堂、錦巖廟、主帥廟等文物建筑,這些建筑記載著城市發展的軌跡,“大良作為順德的中心城區,不要要保護和發揚本土的傳統文化、特色文化,還要整合社會資源,在允許的經濟范圍之內讓它們重新散發出光彩,服務廣大人民群眾。”
■相關報道
大良古建筑多多,他們都好有興趣搞活化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