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潔華副市長調研順德古村居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黃婷) 暖冬里,走在順德的古村落里,感受著鑊耳屋恬靜安詳,斑駁的青磚墻樸拙滄桑,想象起石板路鋪滿歷史,書舍的私伙局古韻悠長,甚是一番美好的畫面……
1月8日上午,佛山市副市長麥潔華在順德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長王勇的陪同下對順德區古村落活化和文化旅游提升工作進行調研。調研的過程中, 麥潔華興致濃厚,不斷點贊順德的古村落建設和文體設施打造等相關工作。
龍眼河涌整治讓大伙豎起大拇指
調研團一行首先來到勒流龍眼村。順德是著名的龍舟之鄉,而龍眼村的“龍眼點睛”習俗已有600多年歷史,每到農歷五月初三,來自番禺、南海、中山、江門等珠三角地區近百艘龍舟都會聚集在龍眼村太尉廟進行點睛。“這種群眾參與性極強的民俗活動應該得到更好地推廣。”麥潔華希望區、鎮街和村居能夠合力做好龍眼點睛習俗的保護工作,使其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龍眼村是展示順德龍舟文化和嶺南水鄉風貌的重要窗口,那么對于龍眼村而言,河涌改造就是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相關負責人向麥潔華介紹了政府和村委會對龍眼村河涌及兩岸的歷史景點、生態景觀和水環境進行修復及綜合整治等工作。對這一系列的政治工作,麥潔華表示了好評,她表示這能夠有效改善龍眼村的河涌現狀,助推龍眼村打造順德龍眼“點睛”的文化品牌,也為村民營造更加舒適和宜居的生活環境。
武術進校園
永春拳進校園,傳統文化得傳承
在馬東,習武是村民的一個傳統。但跟開設武館運營不同,在2011年,馬東啟動永春拳進校園活動,杏壇東馬寧小學、逢簡小學和杏壇中心小學都分別成立了永春拳武術培訓基地,讓小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永春。
當調研團來到馬東小學的時候,孩子們正在操場上認真地練習永春拳。“武術要發展,必須要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它。”一邊觀看孩子們在練拳,麥潔華一邊感嘆說,武術進校園,重在鍛煉學生體質、培養他們學習永春拳的興趣,“這是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的最好方式。”
為了能更好地保護和推廣永春拳,馬東將永春文化與社區營造相融合,打造馬東永春拳休閑健身公園和永春拳文化紀念館。上一年,馬東村還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武術文化節以及大型祭祖活動,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將到此“朝圣”。這樣文化活動,無疑是一個推廣順德永春文化的好平臺。
麥潔華:要保護這些傳統的民俗文化
“祠堂好靚啊!”麥潔華等一行還參觀了勒流梁氏大宗祠、杏壇陳氏大宗祠、均安李氏大宗祠等古建筑。大宗祠保留著古色古香的建筑,讓調研團贊嘆不已!目前,順德多個宗祠修葺一新,并成為村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的文化活動。記者看到,在陳氏大宗祠內熱鬧非凡,幾位退休的大伯圍在一起下圍棋聊天,麥潔華饒有興致地與大伯們交流起來。
“這些古建筑是寶貝,千萬不能拆,一定要保留原樣。”麥潔華再三叮囑這些村居負責人。她表示,順德很多古村的歷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很有價值”,建議應該深度參與這些村居的古村活化,盤活歷史文化資源。
“順德文化底蘊深厚,龍舟、武術、宗祠文化都保護得很好,近年來順德非常重視這些傳統民俗文化內涵的挖掘,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既有辦法, 也有特色,有吸引力”。對于順德的工作,麥潔華給予了肯定,她認為順德未來可以進一步通過宣傳,擴大這些民俗文化的影響力。“傳統民俗文化的影響力,就是順德文化的影響力”麥潔華說。
此外,麥潔華還表示,順德在基層文體設施的建設上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辦好了一件惠民實事,讓老百姓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完善的 設施和服務,在武術進校園以及校園體育設施社會共享兩方面的探索效果很好,為全市樹立了很好的典范。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