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和媽媽感情非常好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鐘柳梅、黃婷、王文莉) 今日(5月8日),是一個無比溫馨的日子。當孝子孝女在微信刷屏,當普通人忙著為母親挑選禮物的時候,在順德,有這么一群母親,因為家中特殊的情況、特殊的子女而無暇顧及原本屬于自己的節日,她們需要付出比一般母親更多的心血來撫養和照顧孩子。母親節,讓我們走進她們,給她們送去祝福,更希望給她們多一點支持與關愛!祝愿天下所有母親節日快樂!
母親節的心愿:孩子,我想陪你走下去
黃色短袖T恤、藍色夏天短褲,5月7日,順德城市網記者第一次見到小杰時,他特別熱情,拉著小記的手,并熱情地送上水果。虎頭虎腦的小杰看起來和普通孩子沒什么不一樣,然而他在3歲多的時候被確診為自閉癥兒童,接受康復治療已經接近3年。
據小杰媽媽吳女士回憶,瑞杰1歲半的時候,懂得叫“爸爸媽媽”之后就不再說話了。之后,他會經常性地咬指甲,原地轉圈,多動,容易生氣,生氣時會緊握拳頭,滿臉通紅。直到3歲多,吳女士帶著孩子到廣東省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檢查,醫生告知她孩子是自閉癥時,她無法接受這個結果,更無法想象接下來的生活。
回來后,小杰被送到容桂星愿自閉癥康復中心接受治療。從此,吳女士開始了每天的接送陪讀生活,“每天早上7點半從北滘出發,轉兩趟車到容桂,一趟花費1個半小時。一天都在學校陪讀,晚上又按同樣的路線回家。”吳女士說,近3年的康復課程,小杰請假沒有超過10天,好幾次自己嚴重感冒,還是堅持送孩子去做康復治療。
杰媽媽沒有工作,專門在家照顧孩子,整個家庭的經濟重擔都壓在杰爸爸的身上。“我隨時隨地都要看著他,他不在我的視線里我就會緊張,擔心是不是走丟了。”杰媽媽說雖然生活很難,但小杰一直在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讓我們充滿力量。小杰父母自豪地說:“有幾次逛街,瑞杰看到汽車,冷不丁冒出‘本田’、‘一汽大眾’、‘奔馳’等名詞來,原來他看過家里一本汽車標志的課外書,現在常見的汽車品牌,他可以記得超過90%。”
“對孩子未來,我就是希望他能生活自立,不受社會的歧視!”杰媽媽看著在一邊玩耍的瑞杰一邊說,“如果可以,我想一直陪他走下去,但我們總有一天會老去,那時候他要怎么辦?”杰媽媽現在也在不斷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最近小杰就學會了洗碗,成為媽媽的“廚房小幫手”。
現在最讓杰媽媽擔心的還是孩子的上學問題,“小學會不會接收?老師有沒有經驗?要不要家長陪讀?會不會被勸退……”雖然有這么多擔心和困難,但親人和社會的支持都讓小杰一家人充滿信心往前走。小杰作為特殊兒童,去年杰媽媽向當地居委會申請領取2900元/月的康復補助金。
對于玉珊來說,瑤瑤的笑容就是她堅持的最大力量源泉
最幸福的時刻,就是你的臉上綻放笑容
國家全面放開二胎,女兒瑤瑤也已經5歲7個月了,不過29歲的順德勒流人玉珊還是沒有二胎的計劃,“如果生多一個孩子,怎么可能有這么多精力和時間來照顧瑤瑤?”
玉珊口中的“照顧”不同于一般母親對孩子的照顧,瑤瑤精神運動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促甲腺素低下,聽力障礙,是一個只能坐、只能靠墻站立,卻不會講話,更不會與人交流的孩子,吃喝拉撒幾乎都要靠玉珊一人。
瑤瑤三個月大的時候,家里人就發現她與其他孩子的不同。“全身軟綿綿的。”玉珊說,那時候檢查出孩子是精神運動發育遲緩,并且有聽力障礙,從此就開始吃藥。6個月大的時候來到順德區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康復科進行治療,一直到現在。
有一個患病的孩子,對于父母來說是一種雙重的煎熬。剛開始的時候,瑤瑤一個月要做一次治療,每個療程持續10天,費用大概六、七千元。瑤瑤逐漸長大后,每個療程的時間延長到三個星期,每隔兩個星期就要做一個療程。除卻社保報銷部分,每個療程大概要自費四千元左右。然而,家里只有瑤瑤爸爸一個人工作掙錢,“五年的治療,已經把家里的積蓄全部花光了。”由于瑤瑤是個“老病號”了,醫院里的人幾乎都認識她們母女倆,因此,醫護人員把家里的舊衣服都拿來送給她們。
自從孩子出生后,就是玉珊自己照顧孩子。她和記者說,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醫院和家里兩點一線,平時很少逛街,就算去買菜把孩子放在家里也不放心,“怕老人看不住她,從床上摔下來,擔心她會尿濕褲子……”玉珊說,有時候累了,有時候生氣了,想把把瑤瑤丟掉,但她轉而又立馬否認,“其實那只是氣話,根本做不到。”
女兒長大一點后,做治療的時候玉珊不再和她住院,而是每天早晚來回。“早上6點半從家里出發,不敢耽誤一分鐘,從勒流坐城巴到大良,K371、360、361、371都可以坐,哪一趟來地早趕哪趟,因為我們要趕第一個位置的治療。下午就去威權康復服務中心進行康復治療,傍晚再回家。”這樣的趕趟,她一直在堅持。
當記者問及為何能一直堅持?玉珊的語氣變得有些堅定,“因為付出總會有回報。”而對玉珊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傻妹(玉珊對女兒的昵稱)很喜歡照鏡子,每次照鏡子就笑,她笑了我的心情就充滿陽光。”
75歲的長者,既當奶奶又當媽
小暉(化名)三歲的時候,遭遇父母離去的變故。父親的過世、母親的離開,讓奶奶何滿萍成了她事實上的“母親”。13年的風風雨雨,奶奶含辛茹苦地照顧著小暉,讓這個不幸的孩子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溫暖。
見到何滿萍第一眼,個兒不高,頭上全是白發,穿著一套破舊的衣服,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兩只小小的眼睛有點渾濁。然而,交談的過程中,老人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的笑容,口齒清晰、耳聰目明、手腳麻利,如果不看外貌,根本想不到她是一位75歲的長者。
何滿萍育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晚年本該享福的她,因為兒子的突然離世,留下了只有三歲大的孫女,照顧嗷嗷待哺的小暉便落在了當時已退休多年的何滿萍肩上。換洗尿布、喂奶粉、打針喂藥……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往往讓何滿萍和老伴累得直不起腰,“沒辦法,這就是命,我和我的孫女咬咬牙,這不就挺過來了嗎?”
小暉在一天天地長大,而何滿萍卻一天天地變老。“有一天放學回家,孩子一聲不吭,然后一直在敲打自己的頭,當時我很擔心,問她怎么回事,她也不說。”后來,何滿萍才知道,原來是班上的同學都笑話小暉是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當時我們很擔心孩子會有自閉癥,幸好有學校的老師和大良街道安排的心理醫生,一直給孩子做心理輔導。”小暉每一天的成長和變化,都凝聚了眾人關愛的力量。
人們都說隔代親,爺爺奶奶容易溺愛孩子。但對于小暉的日常教育,何滿萍則有著自己的育兒經。“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凡事必須靠自己的努力,要學會堅強面對困難!”何滿萍欣慰地表示,盡管沒有為小暉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質條件,但小家伙也很明事理,從不向家里伸手要這要那,“這孩子啊,懂事!”
困頓、窘境,并沒有壓垮何滿萍瘦小的肩膀;樂觀、向上,成了祖孫倆挑戰命運的利器。何滿萍說,自己沒什么文化,能做的只能是讓她餓不著、凍不著。沒有報輔導班,也沒有請課外老師,在學習方面,小暉全靠自己的努力,“學習成績雖然談不上名列前茅,但對于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她的努力我很滿意。”
奶奶的無私付出,小暉看在眼里,銘記在心。每次學習完,小暉總是主動地幫助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奶奶很辛苦,身體也不好,我只想快快長大,找工作掙錢養活她!”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