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星星的孩子”,實現殘健共融(圖片來源于網絡)
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湯智鴻) 他們有視力卻難以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他們,被人們稱為“星星的孩子”。
順德城市網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星星的孩子”正進行著一件大事——殘健共融,殘疾人與健全人相互融合,融合到共同的世界里去。這一大事引起了順德城市網網友“幻城”的思考,昨天(5月31日)他在順德城市網論壇上發起了《關注“星星的孩子”,實現殘健共融,我們該做什么?》的討論,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困境:成效初顯,但還需更多的努力
據了解,近年,順德啟動《順德區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計劃(2014-2016 年)》,著力完善特殊教育服務體系。到2015年年底,全區建成12個殘疾兒童隨班就讀資源教室,采取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的形式,為特殊孩子就學提供了便利。但是,也有網友指出,推進“星星的孩子”的殘健共融,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網友“七瑾花”表示,其實順德很多人都在關心“星星的孩子”,但有時候卻很無奈,因為自己不知道怎么和他們溝通。
同時,“宇哥”指出,在“星星的孩子”康復方面,相關的專業資源比較缺乏,而對于他們未來的就業問題,針對他們這個群體設立的企業目前還比較少。
在特殊教育層面,除了政府的財政上支持,智力的支持必不可少。但網友“華夏”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正是比較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傳統的教師隊伍又還沒有跟上時代步伐。
建議:全民參與,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單
對于“幻城”提出的“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來實現殘健共融?”這個問題,部分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人小鬼大”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主動和自閉癥兒童說話、接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多了解他們。
在殘健共融的準備方面,網友“浪子不回頭”提出,對一些有潛質進入普通教育體系的特殊孩子,應該提前進行教學,讓他們提前適應普通孩子的世界,學習簡單的普通教育里的知識,以防止這些特殊兒童進入普通教育體系時不知所措。
據記者查閱資料得知,截至目前,順德已經成立了大學星宸、容桂星愿兩家自閉癥兒童中心。家住大良的市民小莉(化名)稱,他們會經常開展各類讓特殊兒童與其他兒童的融合活動,“我希望接下來有更多的康復中心落戶順德,同時也期待這些康復中心可以定期開展這類活動”。
此外,也有網友建議,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和制定相關的政策,引進更多用于“星星的孩子”康復、教育的專業資源,同時培育更多可以吸收“星星的孩子”未來就業的社會企業。
■話題通道
關注“星星的孩子”,實現殘健共融,我們該做什么?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登陸“順德城市網論壇”和“順德城市網博客”瀏覽評論;歡迎網友市民報料,可撥打報料熱線0757-22221840或登陸城市論壇“市民報料”進行報料。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