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星職校舉辦第一屆科學影像節節首映式暨頒獎典禮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張大偉) “不僅學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鍛煉了創新的思維,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意志力。”談及拍攝科學微電影幾個月來的收獲,杏壇胡寶星職校高一學生吳澤鵬感受頗深,在6月3日杏壇胡寶星職校舉辦的第一屆科學影像節節首映式暨頒獎典禮上,他和同伴制作的微電影作品榮獲得了一等獎,獲獎后他興奮的表示自己在科學實踐中受益匪淺,整個人變得更加自信更成熟了。
據杏壇胡寶星職校校長陳慶國介紹,在杏壇熱心鄉親胡寶星伉儷的給力支持下,杏壇胡寶星職校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里與香港青少年科學院展開合作,開設了以激發和培養青少年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科學微電影校本課程,并于近日舉辦了校園第一屆科學影像節首映式暨頒獎典禮展示了師生19組的微電影作品,為學校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助力,而這也是胡寶星伉儷長期以來捐資助學,尤其是在“引智”方面,致力推動家鄉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微電影探究科學,培養學生創新和自信
陳慶國表示,科學微電影校本課程的開設旨在讓學生走出校園,通過校外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升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把學生從“死讀書”的課堂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思考和提問,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校園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助力。其中整個科學探究和實踐的過程主要以微電影的方式呈現和宣傳推介,所以課程也鍛煉了師生的影視拍攝和制作能力。為此,除了借力熱心鄉親聘請了專業的師資團隊開展科學微電影的教育教學工作之外,學校在拍攝器材、實驗用品等方面為師生提供了全力支持。
“可以明顯的看出學生的成長,越來越自信陽光了,探究創新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對于科學微電影課程的開展,陳慶國指出,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培養,學校里不僅掀起了一股科學探究的風尚,同時學生在參與科學微電影的課程中也到了鍛煉和成長,原有的自卑和膽怯沒有了,轉而變得自信與陽光。對此,參與此次校園微電影課程的指導老師高三教師譚淑芬深有體會,她告訴記者,起初,學生做事容易“虎頭蛇尾”,但歷經課程的磨練,他們都能夠堅持不懈的完成微電影的拍攝和制作,而且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還學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小組選取的村居河涌污染源調查課題為例,學生采用了一系列的科學方法進行污染源的調查取樣,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又提升了學生溝通交際、解決問題等綜合實踐能力,而不同方法的運用更體現了學生創新的精神,學生有了多方面的成長。
除了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之外,香港青少年科學院院長姜冬梅還告訴記者,科學微電影課程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愛家、愛鄉之情,課程中學生老師所選取的題材多與環保公益、傳統文化傳承有關,充分展現出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像農村河涌污染調查的微電影,師生不只是停留在科學探究層面,還提供了解決方案,通過村民行為守則的頒布,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從‘根’上解決污染問題,充分反映出了學生公民道德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胡寶星博士與學生交流探討學習方法和經驗
支持家鄉教育,鄉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作為此次科學微電影課程的贊助對象,杏壇熱心鄉親胡寶星博士夫人胡韻琴看到學生拍攝出很多優秀的科學微電影作品,她深感欣慰,并直言作為杏壇的鄉親,理應為家鄉的建設出一份力,尤其是教育,希望通過助力家鄉教育事業的提升,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推動家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對于捐資助學的舉動,胡韻琴言如是說。
此外,活動當日,胡寶星博士還專程來到了學校,觀看了學生拍攝的微電影,并與學生作了面對面的交流,暢聊校園生活,并把自己多年總結出的學習秘訣傳授給了學生。
事實上,不僅是此次科學微電影課程的“引智”舉措,早在1994就捐資胡寶星就對其父親于1979年為杏壇捐建的胡兆熾學校進行重修,1999年再次捐資擴建杏壇職業中學,并在2014年捐資1000萬成立的教育慈善基金會,2016年又出資2000萬捐建綜合生活樓,對家鄉教育的支持可謂不遺余力。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