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陳先生正在認真的給魚燈著色。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黃婷) 說起中秋,你會想起什么?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中,都有一個關于中秋的記憶。或是奶奶親手做的月餅的獨特甜蜜,或是爸爸買回的精美燈籠的喜悅心情,或是全家一起賞月的團圓幸福……上周末,順德博物館和順德清暉園博物館舉辦了不同類型的中秋文化活動,讓市民感受節日的歡樂時光。
順博工坊“我們的節日——中秋”傳統大良魚燈制作活動
魚燈制作照亮不一樣的中秋回憶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要來到了,朗月當空之際,既包含著大家對于合家團圓的美好祈愿,同時也讓傳統文化習俗在祥和的節日氣氛中得以代代相承。昨日(9月11日),順德區博物館精心策劃的新一期順博工坊“我們的節日——中秋”傳統大良魚燈制作活動,受到了市民的歡迎。
大良魚燈是一種傳統手工制作的魚形燈籠,其制作技藝被列入順德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良魚燈最大的特點是仿真度高,能讓“世人真假都難辨”,為此,制作工序較多,需要扎架、漿紗、著色描鱗等多個工序方可完成。
因此,為了保證魚燈的“鮮活”,此次活動分為兩期進行,9月4日首先讓大家體驗的是扎架工序,9月11日則進行捫紗、著色、描鱗等工序。盡管如此,但報名參加的市民朋友依舊在兩天都如約而至,來到順德區博物館親手做一盞別具特色的傳統魚燈來迎接中秋的到來。大良魚燈的制作不僅工序較多,而且需要大家在制作時保持耐心和運用巧勁,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一個個魚燈在大家的手中逐漸“栩栩如生”。
“小時候,每次過中秋節,爸爸就會買一個魚燈回來,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就會一起玩,很懷念這段時間。”市民梁小姐告訴記者,當看到順德博物館的官方網站魚燈制作活動報名的時候,她馬上去搶名額,“魚燈是順德的傳統工藝,希望帶著孩子一起制作魚燈,一方面可以感受過節氣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接觸更多傳統的東西。”梁小姐說。
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也有模有樣地制作起月餅來。
親手制作月餅,滿滿全是愛
賞月、吃月餅,是咱們中國過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如果是自己親手制作的月餅,吃起來會不會更香一些?昨日(9月11日),順德區清暉園博物館“歡慶中秋”文化活動,邀請了順峰山莊點心市民和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烹飪系學生指導市民現場制作月餅,營造深厚的節日氣氛。
順德城市網記者看到,主辦方早早就將制作月餅的圍裙、口罩、模具、面粉、餡料等工具和材料準備妥當。聽說有專業的老師過來現場教授如何做月餅,市民都興趣滿滿,早早的就來清暉園等著了。
“20克面皮、30克餡料,將面皮搓圓后攤平,然后把餡兒放在中間,以食指和拇指的力量慢慢向上收口,合攏后滾上面粉放入模具……”大家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邊學邊做,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美的月餅變成型了。看著自己做成了第一個月餅,參加的市民都更有干勁兒了,又興致勃勃的投入制作。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有不少小孩子也加入到“制作月餅”的隊伍中。
轉眼間過去,制作好的月餅也被分批送入烤箱烤制。出爐的月餅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香甜的味道縈繞在大家鼻間,營造出濃濃的中秋節日氛圍。“以前的月餅都是買著吃,現在自己親手做月餅,吃起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呀。”西山小學的歐陽穎儀拿著剛剛出爐的月餅,開心地拍起照片,她說,“我待會要拿回去給爺爺奶奶試一下,告訴他們這是我自己親手做的。”
中秋燈謎有獎競猜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參加
此外,清暉園博物館還準備了中秋燈謎有獎競猜活動,不少來清暉園旅游的外地朋友也加入了活動中,“在古色古香的清暉園里,制作月餅,猜燈謎,別有有一番情趣。”廣州市民曾姨非常喜歡來順德旅游,“順德是一個文化底蘊極深厚的地方,現在還保存著很多傳統的習俗,這些都是深深吸引我的地方。”曾姨說。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