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我們推出《城網視點》評論欄目,表達城網及關心熱愛順德的網友對順德發展、建設的點滴思考與建議,對順德的每一個進步鼓與呼,為順德的每一步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希望為這座城市的更加美好貢獻我們共同的智慧。
□佳佳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全國共942人入選,其中廣東順德兩位傳承人——林惠宣(人龍舞)與黃田勝(香云紗染整技藝)榜上有名。這一成果不僅彰顯了順德非遺的深厚底蘊,也為地方非遺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范例。
林惠宣作為人龍舞的代表性傳承人,自1994年起便推動中斷15年的人龍舞復興,通過建立培訓基地、與中小學合作教授洪拳及人龍舞技巧,累計培訓超3萬人次。這種將非遺融入基礎教育的方式,既培養了年輕一代的興趣,又通過武術與舞蹈的結合,強化了非遺的實踐性與生命力。
黃田勝通過成立文化傳播公司,推動香云紗與宋錦兩大非遺技藝的融合,打造“雙非遺”品牌,并借助國際展會擴大影響力。順德區政府更以香云紗為產業樣板,計劃建立標準認證體系、示范園區和線上交易平臺,推動其從傳統工藝向現代時尚產業轉型。這種“非遺+設計+品牌”的路徑,為傳統技藝注入了市場活力。
另外,順德在非遺保護中注重頂層設計,例如通過建立大師工作室、引育龍頭企業等方式整合資源,形成“傳承—創新—產業化”的全鏈條支持。這種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模式,為非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而對于非遺的保護和管理等,其他地區有經驗借鑒。比如上海黃浦區在推薦傳承人時設置公示期并接受社會監督8。未來順德可借鑒此類機制,建立傳承人年度評估制度,確保傳承活動的有效性與透明度7。
此外,如何進一步提高非遺的傳播力,跨界融合與數字化傳播是一種方式,例如蘇州宋錦通過數字化技術復原文物紋樣,并開發高端定制產品;北京故宮將非遺技藝融入文創,擴大受眾范圍。當前,AI火熱,順德可進一步探索非遺項目的數字化設計平臺或虛擬現實展演,提升非遺的現代傳播力。
并且,非遺的社區參與與文旅融合也很重要,福建土樓將非遺技藝與旅游體驗結合,游客可參與制作過程;佛山其他非遺項目如獅頭彩扎(黎婉珍)、石灣陶塑(潘柏林)通過開設工作坊吸引市民互動6。順德可依托人龍舞的節慶表演、香云紗工坊體驗,打造“非遺主題游”線路,增強公眾參與感。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