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戰(zhàn)爭年代,他們頑強作戰(zhàn),意志堅定,保家衛(wèi)國;和平年代,他們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爭當時代先鋒。順德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順德區(qū)愛國擁軍促進會聯(lián)合順德城市網推出“順德最美退役軍人”系列報道,銘記戰(zhàn)爭歷史,弘揚革命精神,凝心聚力推動順德高質量發(fā)展。
■老兵檔案
姓名:蘇英權
祖籍:廣東順德
居住:順德容桂
年齡:59歲
榮譽:一等功
青年時期的蘇英權。(由受訪者提供圖片翻拍)
時至今日,每當想起多年前的軍旅生涯、抗戰(zhàn)經歷,順德人蘇英權心里像燃燒著一團不滅的火,熱烈、執(zhí)著。他始終銘記著那些場景,烽火連天、戰(zhàn)機成排,戰(zhàn)火塵埃似乎要把天空蒙蔽,是他們殺出一條血路,闖出一片光明。他們手中緊握著的,是槍、是刀、是彈藥,是家國的安寧與榮耀。
英雄在成為英雄前,和無數普普通通的人一樣,年少時有過迷茫,受苦時想過退縮,面對死亡時充滿恐懼……他在一次次磨煉中突破自我,在一場場險境中突出重圍,在燎原星火中沖在最前鋒。
18歲當兵:看著一望無際的田,心里只想哭
1978年3月,年僅18歲的蘇英權應征入伍,成為一名新兵。“當兵對大家來說是一件光榮的事情,每個青年人都夢想著保家護國、捍衛(wèi)疆土。”回想剛剛應征入伍的時刻,蘇英權臉上洋溢著笑容。他理想中的軍旅生活,就是與坦克、飛機作伴,與伙伴并肩作戰(zhàn),充滿光榮與危險。
沒成想一進到部隊,蘇英權就后悔了。
1978年,蘇英權隨隊到了惠陽潼湖生產基地,成為一名生產員,執(zhí)行軍墾生產任務,種了3個月的田。“看著一望無際的田,當時十個兵,九個都流淚了,真的很想走回去。”蘇英權回憶道。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對家的思念、對所期盼軍旅生活的巨大落差,使得熱血男兒們好似被當頭澆了一盆水,心里拔涼拔涼。
當時他們連隊近80人,要負責1700畝田的生產。“種田”成為了蘇英權生活的全部,他每天清晨五點開始干活,晚上八點收工,每人一天要插一畝地。
“只能堅持,必須堅持,絕對不能當逃兵,不然一輩子抬不起頭。”即使“種田”成為一件漫長仿佛沒有盡頭的事,在一次次說著辛苦的時候,蘇英權也從未想過放棄:“這條路是自己選的,再苦也要堅持下去。”
1974年以來,中越邊境局勢緊張。1978年12月19日,蘇英權所在軍團奉命前往廣西,在崇左地區(qū)進行作戰(zhàn)前的各項準備。
期間,蘇英權每天和戰(zhàn)友進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主要以投彈、射擊、單兵戰(zhàn)術、排雷、越野等為主。“感覺自己真正成為了一名軍人,所有的鍛煉和磨難,都是為了能夠奔赴前線,保家衛(wèi)國。”蘇英權說道。
1979年2月13日,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對越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的作戰(zhàn)指令。“當時,全連戰(zhàn)士都給家人寫信或留下遺書,大家把身上所有的錢都寄回家,我們已經為作戰(zhàn)做好犧牲的準備。”這樣的情感無疑是無奈的,蘇英權的話語也透露出沉重。但是沒有人退步,仿佛這是他們最重要的使命。
2月15日,連隊離開駐地,每個戰(zhàn)士身上背著槍支彈藥和各種作戰(zhàn)裝備五六十斤。蘇英權就在隊伍中,經歷十幾小時的夜間行軍抵達奔赴前線,走向未知的命運。
蘇英權翻閱紀念冊,回憶軍旅生涯。
頂著槍林彈雨前進:我已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
“1979年2月17日清晨06:40,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戰(zhàn)火連天、萬炮轟鳴。”面對真實的、殘酷的、血淋淋的戰(zhàn)場,蘇英權心中不可謂不怕。他回憶道,進入越南境內后,蘇英權所在連隊作為前衛(wèi)連,邊打邊穿插,期間不斷有戰(zhàn)友倒下,他們無法回頭,只能強忍懼意邊打邊沖。
沒有人喜歡戰(zhàn)爭,也沒有人不怕死,身在前線,蘇英權明白,他身后守護的是國家和人民,他必須挺起胸膛迎接一切戰(zhàn)爭。那個曾經看著麥田就想哭的男孩仿佛一下成了男子漢,他為戰(zhàn)爭哭泣,為逝去的戰(zhàn)友哭泣,但是手中的武器卻握得越來越穩(wěn)、越來越緊。
2月25日,蘇英權所在連隊接到攻打班占西側無名高地的任務。班占西側無名高地位于越南復和縣城西北,由5個互相連接的山頭組成,分為1、2、3、4、5號高地。左側緊鄰水流湍急的平江,右側是陡峭的崖壁,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敵軍利用占據高地優(yōu)勢,組成交叉火力網,切斷中國軍隊的補給線。“師團決定分割圍殲敵人,攻上其中高地攔腰切斷敵人5個山頭的聯(lián)系,這個任務就交給了我們。”蘇英權想起那個夜晚時,就好像看到舉著火箭筒,帶著必死的無畏、必勝的決心的自己。
次日凌晨,中國軍隊對高地進行猛攻,經過激烈戰(zhàn)斗后,順利占據1、2、3、4號高地。為了成功占據5號高地,組織決定由蘇英權所在連隊從正面牽制敵人,配合其他連隊拿下5號高地。
蘇英權和其他15個戰(zhàn)友組成敢死隊,無聲攻上五號高地。當時,蘇英權走在隊伍最前面吸引火力,其所在連隊變助攻為主攻,為其他連隊進攻爭取時間。
“那時候真正領會到什么是‘槍林彈雨’。”蘇英權想到當時的場景仍十分激動,“即使知道刀槍無眼,但是也要硬著身子往前沖。我們匍匐前進,身體緊緊貼著地面,敵人的子彈把我的衣服、水壺都打穿了!”但蘇英權和隊友們沒有停下腳步,繼續(xù)在敵火網中艱難前進。
作為火箭筒手的蘇英權離敵人火力點越來越近,直到肉眼可見敵人槍口迸發(fā)的火星。在發(fā)現敵人火力點后,蘇英權趁敵方高射機槍被隊友摧毀之際,迅速向前移動,又連續(xù)摧毀敵人的高射擊槍、重機槍組等三大火力點。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廝殺,蘇英權和戰(zhàn)友一起殲滅了敵人,順利奪下了5號高地。
在這場戰(zhàn)役中,蘇英權榮立一等功。這在現在看來是巨大的榮耀,而當時的蘇英權卻只有劫后余生的慶幸。“那場戰(zhàn)役中,很多戰(zhàn)友都被授予一等功,還有很多戰(zhàn)友犧牲了。當時的我也以為自己會犧牲,炮火攔截、生死渺茫,腦子里根本無法思考,只有一個念頭:往前沖。我從戰(zhàn)友們倒地的身體旁沖過,當我倒下,我的戰(zhàn)友也會踏著我的身軀繼續(xù)沖刺,直到完成任務。”蘇英權說道。
進入越南作戰(zhàn)的前后一個多月時間,蘇英權每天和戰(zhàn)友們風餐露宿,吃不飽、睡不好,時常沒有條件洗漱、沖澡。作戰(zhàn)環(huán)境越艱苦,越磨礪了蘇英權的意志。他在戰(zhàn)爭中蛻變成合格的軍人,成為一名人民英雄。
順德愛國擁軍促進會今年對榮立戰(zhàn)功的退役軍人代表給予慰問。(圖中左二為蘇英權)
退伍之后:青春不再,光榮與責任永遠同在
1981年,蘇英權光榮退伍。在回順德途中,時任順德縣委書記黎子流專程趕到白云機場接機。“感覺自己是被家鄉(xiāng)記掛的,很感動。”蘇英權心里也是熱乎乎的。
回到順德后,他在容桂一家外貿絲綢公司任職。在經歷公司改制、崗位流動后,2015年起,蘇英權在容桂老年大學擔任保安一職。蘇英權已經退役多年,但他卻沒有放下身為軍人的責任感。
如今,蘇英權還擔任所在社區(qū)的退役軍人互助會理事、社區(qū)第七居民小組的黨支部副書記,互幫互助退伍軍人,傳達各項精神政策。“近年來,順德的雙擁優(yōu)撫工作越來越完善,服務越來越細致,不少退役軍人及其家屬都得到政府和街道的關懷和幫助。”蘇英權表示。
軍功屬于過去,榮譽永遠存在。
采訪中,蘇英權始終面帶微笑又充滿堅定。上過戰(zhàn)場的他,經歷過槍林彈雨的他,用生命爭取榮耀擊退勁敵的他,無悔自己的軍旅生涯并充滿自豪:“如果再年輕一次,我還是會去當兵,為黨,為人民。”(韋薇)
■系列報道相關鏈接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guī)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fā)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