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麥惠慧) “當然會啊,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當記者問及會否一直學習龍舟說唱時,麥村小學龍舟說唱隊的小隊員們大聲回答。
“開始是好奇,后來就愛上了”
“我有同學在學,很好奇,覺得很好玩,”麥村小學的陳錦鵬說起學龍舟說唱的初衷是這樣說,說起學習的過程,陳錦鵬說一開始頭很痛,因為腦子里都是“咚咚嚓”、“咚咚嚓”……的聲音,很想放棄,但在老師和父母的鼓勵下還是堅持了下去。
“我已經學三年了,到過很多地方演出,”陳錦鵬說道,“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學,讓龍舟說唱的文化一直流傳下去。”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只有12歲的小學生說的話。
“還是想讓龍舟說唱一直傳下去”
“剛開始時因為同學們對龍舟說唱的歷史和魅力不夠了解,所以會有不喜歡和不接受”,該校負責龍舟說唱教學的馮老師向記者表示一開始教學時所遇到的困難。“但到接觸多了,同學們都漸漸喜歡上這種古老藝術,也越來越多學生加入到隊伍當中。”
據悉,自2006年底開始,杏壇鎮在麥村小學選拔了20多名小學生成立了龍舟說唱隊,至今已有六年多,先后培養了一百多名學生,曾經還代表杏壇鎮到澳門藝術節登臺演出。“走過六年多,未來還是會讓龍舟說唱一直傳承下去”,記者在馮老師的眼中看到了堅持,“我在龍舟說唱里融入了舞蹈、小品、朗誦等形式,最近有個新想法,將龍舟說唱融入課堂教學。”
■龍舟說唱的古與今
“龍舟說唱”又稱為“龍舟歌”或“唱龍舟”,是流行于廣東珠三角洲地區,主要是以順德腔為正宗的一種曲藝表演形式,始于清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60多年歷史,相傳為一名原籍順德龍江的破落子弟所創。但在文化大革命時龍舟說唱被徹底禁止。
自2006年被國務院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珠三角各地政府更加重視龍舟說唱的傳承及發展工作。如杏壇政府就成立了“民俗民間藝術培訓基地”,“龍舟說唱協會”,并研究編寫新的龍舟說唱詞,計劃在當地其他中小學普及龍舟說唱教育。2008年,杏壇人伍于籌與尤學堯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龍舟說唱傳承人。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