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青田村,荷塘和書塾相映,竹林與榕樹相依。村落以水、荷塘、古樹、石街、小橋、古私塾等元素組成,去逛青田村,必須湊滿“九宮格”,荷塘香蘊、千石長街、百年古樹、玉帶環村、更樓晚望、青龍橋墩、青螺翠竹、書塾遺風等青田八景必須打卡,最后再來張自拍,妥妥“到此一游”。
荷塘香韻
順德城市攝影俱樂部“零度可樂”攝
青田村入村水塘的荷葉,每年到了七八月,荷葉滿塘,荷花開遍,景致十分怡人。荷塘并非早就有,跟順德大部分村居一樣,青田村擁有不少魚塘,原來的荷塘也用于養魚,15年前,村民將魚塘清理出來,種上了荷花,一方面美化了環境,一方面還凈化了空氣。
千石長街
千石長街約有一千八十塊麻石組成,長約一百米,寬約十米零五。如此規模的石塊街道,在順德實為罕見。千石長街已有兩百多年歷史。以前的人們會利用這片寬廣的長街來舉行一些集體活動如祭祀集會、各種宴席,或是晾曬農作物等等。
百年古樹
順德城市攝影俱樂部“Sandos”攝
青田村的百年古樹不但數目多,品種也多,塘邊的水榕樹、英雄樹、大葉榕、細葉榕……如今已是樹影婆娑。
玉帶環村
順德城市攝影俱樂部“雕刻時光”攝
早期,青田村四邊由河涌環繞。在村的東南西北方都有河水流淌,約有一千米長。村民通過村的四條獨木橋通往村外,到晚上獨木橋橋板收起。村子和外界隔絕,形成一個安全的圈子,所以用玉帶環村來形容這里的環境。除此之外,更有一個意味深長的寓意:“玉帶”是小河,以前做官的古人多數腰上系著腰帶,寓意是希望這里的人出去工作順順利利,出去工作可以出人頭地。
青龍橋墩
順德城市攝影俱樂部“零度可樂”攝
青龍橋,以前橋腳用石墩,上面鋪木板通行,歷史記載它是清統年間重修,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以前它是入村的主大道,婚姻嫁娶、百年歸老都必須走這條路和經這個埠頭上落。
更樓晚望
順德城市攝影俱樂部“Sandos”攝
舊時更樓始建于清末民初,充當著抵御外敵的重要角色。青田更樓一共有三座,呈品字,在東西北各一座,其中北樓已毀,剩下東西二樓。當時壯健男丁負責把守更樓,一有賊情立即向天空發信號,與西樓及全村通報險情,村民則進入防御狀態。在更樓的身上,銘刻著百年前杏壇人民勇敢保衛家園不受侵襲的一段記憶。直至百年后的今日,它依舊佇立在那見證著杏壇的變化,攏著百年前的故事等待著跟人訴說。
青螺翠竹
順德城市攝影俱樂部“雕刻時光”攝
青螺翠竹指的是一個水塘中間的一個小土墩,土墩上長滿翠竹,而地下是5個松樹頭,穩穩地將它托住,土墩四面環水,四周也沒有砌磚加固,但是從未因此而受到水流的侵蝕。
書塾遺風
順德城市攝影俱樂部“Sandos”攝
青田人自古重視教育,小小的一百來戶人家的村落,卻擁有 “青藜書舍”和“傳經家塾”兩間書塾。 “青藜書舍”位于一片古建筑之間,隔著一條青石板路,前面是一個荷花池,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
來源:綜合整理
編輯:張敏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