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鄒建華) 走在清遠市連南縣縣城,你可以看到很多順德的印記,類似順德區政府形狀的辦公大樓、順德大道、順德幫建的廣場……;
在郊區,你可以看見寫著“把人民當父母、把駐村當故鄉”的宣傳牌;
在村里,你可以看見順德扶貧工作人員奔走的身影,可以看見順德送給村民養殖的豬與雞,還有順德幫建的新房、學校、衛生站、合作社……
前日(12月3日)與昨日,順德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政務監察和審計局局長潘東生來到了順德扶貧對象連南,看望了奮斗在連南的扶貧工作人員,并督查扶貧“雙到”(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
★總體成績
30個村年人均收入約8000元
目前,順德對口幫扶的英德市、連南縣共30個貧困村村均投入幫扶資金783萬元,預計今年貧困村村均集體收入超過15萬元,貧困戶人均收入約8000元,全部實現脫貧。其中,對村主要在四個方面實行幫扶,分別為教育幫扶、產業幫扶、勞動力轉移就業幫扶、思想幫扶。
連南縣有10個順德對口扶貧的村,分別由勒流扶貧工作組、龍江扶貧工作組、容桂扶貧工作組負責。其中,龍江扶貧工作組負責4個村里的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已約9000元,而之前幫扶的貧困戶人均年收入沒有一個達到2500元;勒流扶貧工作組、容桂扶貧工作組分別幫扶的3個村中,人均年收入也都約8000元。
★小組講述
講述人:龍江扶貧工作組組長梁永鏡
龍江扶貧工作組負責幫扶4個村的貧困戶,共投入資金36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得到發展,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有了較大改善,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上,而在幫扶之前,沒有一戶人均年收入達到2500元。
在思想培訓方面,除了日常溝通勸導,每年至少舉行2次正式培訓,讓貧困戶懂得只有勞動才能致富,并通過重點扶持成功案例,發揮示范作用。
在產業幫扶方面,順德察覺到這里人口并不少,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便通過聯合村民種植藥材、金銀花、花生、黃豆、桑蠶以及養豬,實現創收。據統計,在扶貧幫扶之前,這4個村的村集體收入全部沒有超過3萬元每年,而3年下來,如今每個村的村集體收入均超過15萬元,收入最高的村已達23萬元。
在教育幫扶方面,獎教獎學、成立電教室、危險教學樓改造、學生就寢設施投入、飯堂修建、綠化提升、廣場建設……3年下來,扶貧工作組對4個村的教育投入已達160萬以上。
★扶貧工作人員的酸甜
堅守3年的斗士關大雄的故事
關大雄同很多扶貧工作組成員一樣,在連南駐村了3年。每每當關大雄回憶起這3年生涯時,他總顯得有些激動,有著說不完的話。而表達最多的便是難忘與開心。
50多歲的關大雄,原來在順德區府辦機關車隊工作,扶貧后加入順德區駐連南大坪鎮大古坳勒流工作組,3年多來,他將自己大部分時間都留在了大古坳村。
當時,高速公路還沒有通車,關大雄花了6個多小時的車程才來到大古坳。讓他感到驚訝的是,廣東還會有那么窮的地方,竟然比他上世紀70年代下鄉到恩平的生活條件還要差。在山上,許多貧困戶家中只有一張木板床,連桌椅都少見。雖然有電,但家中的電器或就一個燈泡。
工作組來的第一個大項目便是解決飲水工程,因為當時村民普遍喝水只能靠山澗挑水,最差的甚至要用桶在瓦頂上接水使用。但是,這里高寒,又是石灰巖地區,水酸性大,這也導致村民多得類風濕、結石和白內障。順德區為此籌措資金80多萬元。
但是,最初村民并不理解,請他們幫忙也不愿做,工作人員有時需要跨過村民的農田,也會受到阻撓。“不僅如此,最初工作人員派豬仔給村民養時,村民們都不愿養,只喂自家的豬,餓著扶貧組派過去的,以為豬會被收走。”關大雄說道。
經歷這些后,關大雄終于明白,原來以為基層工作最好做,只是拿錢來幫扶,搞搞產業,整整村容村貌的想法完全錯了。但是,關大雄表示,這些難處更是鍛煉了他自己。
如今,關大雄每每想起取得的成果,便打從心里開心。“我們改變了村里的教育,改變了可能造成時代貧窮的基礎,原來孩子們都不會說普通話,現在都能說;我們改變了道路,5噸的車都能進村;改變了村容村貌;改變了村里人‘等、靠、要’的思想;讓有勞動能力的人找到工作,其中培養的飼料員月工資可達3000多元每月。”
“見他們家里養了很多豬;看見他們家‘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我真的很開心,我哪怕再辛苦我也值得。如今,我們還們正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隊伍,那就是大學生村官,希望他們能帶領鄉親們致富。”關大雄語重心長地說道。
★脫貧案例
由人均年收入2300到1萬的蛻變
連南縣大坪鎮軍寮村村民房羅古六,一家四口人,有一妻一兒一女,兒子在讀初中,女兒讀小學。在2009年,他家人均年收入約為2300元。由于當時家里沒錢,買不起豬苗,家里只能養一兩頭豬,加上在山上做些木頭活,維持生計。
但是,房羅古六有一顆肯干的心,一直很勤勞,想致富。為此,勒流扶貧工作組“看中”了房羅古六,決定幫其脫貧,并希望以房羅古六做示范,一來示范扶貧組是真心想幫助村民,打消村民的戒備,二來證明勞動可脫貧致富,影響其他村民的思維。
為此,去年,勒流扶貧工作組為其送上豬苗,教給他養豬技術,讓他嘗到了不小甜頭,而今年,扶貧組更是投資15萬,讓其養豬,成為村里的養殖大戶,目前,他養豬有100多條,一家4口人均年收入預計達1萬元。
“真的很感謝扶貧工作人員,他們幫助我們很多很多,雖然今年豬肉價格有所下降,賺的錢并不多,但是我更懂得如何去養殖,如何去致富,相信我的勞動終會有好結果。”房羅古六說道。
★順德精神的完美詮釋
潘東生深情向工作人員鞠躬致敬
在看望扶貧工作人員的時候,潘東生坐下來與工作人員一起好好聊了會。在考察過幾個村,并聽取了工作人員工作匯報后,潘東生用了一句“每次看到大家為什么我的眼里總含著淚水,因為你們的工作感動了我”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動。
潘東生稱,特別讓他欣慰的是,工作人員在山區里,遠離家園,遠離原單位,能夠沉下心來,交得出成績,這就體現了我們順德人的精神,展現了愛心與責任。“如果對農村、農民沒感情,那你們是不可能做好扶貧工作的。你們用你們的實際行動,用真心、用真情去幫扶,贏得了社會的認同,贏得了當地扶貧辦的尊重,這是難能可貴的。”潘東生贊揚道。
不僅工作做得出色讓潘東生欣慰,干部在基層得到的鍛煉,更是讓潘東生視為寶貴財富。“工作量這么大、面這么廣,具體事情這么多,而且沒有領導、組織盯著你干活,很多是靠自己的自覺性獨立完成工作,這是一種自我的要求。像關大雄,他的提升大家有目共睹,思想境界與中央提倡的精神是一致的。”潘東生表達出自己的喜悅。
成績屬于過去,潘東生也是一路走遍了順德對口扶貧的30個村,見證了取得成績的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而接下來,潘東生思考的是如何鞏固3年來取得的成績,在未來可能撤走工作人員的情況下,如何使扶貧效果長期維持,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可謂是一大挑戰。
潘東生首先也是向奮斗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征詢了意見,并肯定了工作人員的一些想法,最終作出了部署。打造永不撤退的隊伍、繼續做好幫扶基金工作、繼續開展產業幫扶對接等等,潘東生再三叮囑要想方設法實現穩定脫貧的效果。
“我們要考慮的是在我們撤出之后,村民種出的和養出的產品的銷路問題,樂從供銷社就已經與當地農村形成了一條購銷渠道,會定點收購優質的綠色的農副產品。希望能建立更多這樣的平臺,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潘東生說道。
最后,潘東生再次強調了對奮斗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的感謝,并站起后深深地向工作人員鞠了個躬。
(編輯:君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