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放
合肥一小區驚現“樓粉粉”、北京最貴期房被爆甲醛超標、綠地安徽項目再陷質量門、青島保利百合花園新房“被降層”又現“蜂窩墻”……萬科、招商地產、保利置業、首開,知名房企在今年相繼爆出相關質量問題。再聯系到萬科今年年初于順德爆出的“毒地板門”,可謂全國上下一片“質量門”的質疑。房價居高不下,房子的質量卻越來越讓消費者擔心。
市場雖然今年不景氣,但是房價依然這么高,按常理開發商應該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成本花在如何做好房子上,可是事實上又并非如此,著實讓人費解。這是一個很不合理的現象,“高房價低質量”的反差遭到網民集體炮轟。回想起萬科順德“毒地板門”時的群情激昂,可見大家對于已經在中國樓市中賺得盆滿缽滿卻又缺乏社會責任感的房企,心中泛起的各種無名之火難以磨滅。
事實上,做企業的大多都很清楚,企業的生命線是什么?信譽與責任擔當都是不可或缺的,無論企業處于何種規模以及為了何種戰略目標,這些都是基本因子,不能短視地將他們視而不見并一再挑戰消費者的底線。不過,企業終究是市場的先行者,對于這些市場反應與變化,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做應對。
聯想起萬科近日頻頻組織公益活動,包括良渚文化村項目郁亮的出現以及與媒體的良好互動、佛山萬科推進建筑新技術實現低碳減排等,都顯示出經歷了年初“毒地板門”風波的沖擊,萬科作為房地產企業的龍頭亦開始反思相關的行為、戰略的節奏和推進與現實的差距,同時,也可以看到他們在相關行為的轉向,這一點,作為媒體人,筆者有很明顯的感觸。
與此同時,保利、招商、碧桂園等一線品牌開發商大多有著不同程度地轉變,這是否意味著頻頻陷入“質量門”的房地產企業已經意識到在某些方面的冒進與取舍讓他們處于市場非常不利的地位,相關思考之后亦開始思維轉向?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