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鏡初表示,區法學會要立足順德、研究順德、服務順德,推進順德法治建設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利榮聰) 日前,中國法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作為廣東全省首個縣(區)級法學會會長,順德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區司法局局長杜鏡初與廣州、深圳、揭陽和汕尾等地的4位法學會會長,代表廣東參加了這次全國法學界和法律界的盛事。
成立法學會,為推進綜合改革保駕護航
“順德法學會剛剛成立不久,在省里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加上順德的經濟、社會、民生以及綜合改革都有著自己的特點,現在很多工作都還在摸索當中。”杜鏡初表示,在北京的會議,讓他接觸到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法學界的旗幟性人物和先進的組織建設理念,而通過各種交流互動,讓他看到了順德法學會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順德是一個先行先試的地方,一直充當著中國改革的排頭兵角色。而隨著各項改革措施的進一步深入,在改革的進程中,順德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一系列制約改革的法律瓶頸問題。為了掃除這些改革路上的扎腳釘,在今年的3月29日,順德法學會在區社會創新中心正式掛牌成立。10月30日,區法學會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首屆35位理事會成員。
多管齊下,區法學會力推順德法治建設
加強順德法治建設,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法學會的定位,決定了它也必須為順德的行政決策發揮好“參謀助手”的作用。對此,杜鏡初表示,區法學會要立足順德、研究順德、服務順德,并且圍繞順德當前在綜合改革遇到的瓶頸問題,以及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參與政策法規的咨詢、論證,主動為順德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法學理論依據。
與此同時,法學會也需要發揮出其作為群眾團體橋梁紐帶的作用。杜鏡初認為,通過建設法律機構團體,區法學會要帶領全區廣大法律、法學工作者心系群眾,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以優質高效的服務贏得群眾的支持,不斷夯實法治順德建設的群眾基礎。
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法治氛圍的營造和法治文化的影響滲透,通過法制小品、文藝表演、案件實錄、視頻案例、模擬法庭等形式,今年順德將法治文化帶入了學校、帶進了村居、帶進了企業。而與電視臺、電臺等媒體機構聯合開辦大眾普法平臺,并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也大大擴大了順德的普法覆蓋面。
杜鏡初認為,法治社會的建設除了有一個良好的群眾法治氛圍外,法治“專員”的隊伍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接下來,區法學會將會營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環境,不斷推出優秀法學研究成果以及培養早就高素質法學法律人才隊伍,使法學會真正成為順德法治建設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整合資源,用法解決發展歷史遺留問題
作為順德法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的“班長”,杜鏡初一直在思考如何發揮法學會的作用,真正讓法學會做到立足順德,研究順德。杜鏡初告訴記者,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探索積累,接下來,法學會將迎來一個重要的課題:深入研究順德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通過法律條文形式,用法律的手段解決一些歷史問題。
此外,杜鏡初還透露,根據早前的調研,他發現順德的農村土地改革困難重重,而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則仍缺乏法律的支撐。“近年來,土地租賃得不到完善解決,部分地區的群體事件屢屢發生,這些一直都在傷害著政府與群眾的親和關系。而順德企業在經濟貿易中容易遇到一些法律問題,比如企業被侵權,企業對外貿易時遭遇反傾銷等。“杜鏡初表示,目前,順德對于這一領域的研究還不是很到位,法學會將通過整合資源,爭取國家、省法學會的支持,為順德的法律人士提供相關培訓。
此外,杜鏡初還提到,順德區法學會在大踏步向前發展中,如果條件成熟,法學會還將承接政府下放的職能,通過發揮學會成員單位的專業,參與人民調解,為企業、村居提供法律服務、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等。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