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見習記者郭志浩) 今年順德兩會提出要重點發展“社區養老”模式,以此來應對順德人的養老問題。相對于發展養老院的辦法,“社區養老”模式有著什么樣的優勢?市民又有怎樣的看法呢?近日,眾多網友在順德城市網論壇針對“社區養老”模式,展開了一番熱烈討論。
“社區養老”更加符合順德群眾需要
對于養老院,有的老人就是不愿去。據網友“某人某人”講述,其有一朋友自小同媽媽相依為命,幾年前為了發展去上海打拼。如今想把家里的媽媽接去上海,媽媽又不愿意,也不想去養老院,原因是“街坊街里都熟曬了,去到養老院既沒癮又孤單。”而網友“秋水天”也認為,社區養老在感情上要優于養老院,鄰里間關系好,老人的幸福感更強。因此看來,“社區養老”還是較為讓大家所接受的。
另外,現今養老院的養老模式也已遠遠不能滿足順德人的養老需求。根據2011年的調查顯示,順德全區現有養老院15家,床位2380張;福利院1家,床位276張。近16萬的老齡人口,不足3000張的養老床位,老人入住敬老院需要長時間排隊已成為常態。對此,網友“番茄君”說道:“社區養老不但能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養老需要,也不像養老院模式的投資那么大,這應該成為未來順德養老的重點發展方向。”
而事實上,面對如此龐大的老齡人口,不管是建公辦養老院也好,建民辦養老院也好,即提供十倍于現狀的床位,不能住進養老院的老年人口仍有十多萬。因此,“社區養老”也更能符合順德的發展現狀。
社區養老不完善,市民擔憂影響生活
然而,也有一部分網友對“社區養老”存有擔憂。如“星星之光”就說:“居家養老是不錯,可是子女上班,老人家一個人在家,不僅孤單寂寞,安全也沒保障啊!”對此,網友“訴衷情”說道:“假如社區養老可以有人陪著就好了,兒女放心老人家也開心。”
其實,居家養老并不是說老人養老完全由子女負擔,而是要求政府通過社區服務向家庭提供支持。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請行動方便的老人進入中心活動、交流、游戲、用餐、理發等等,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困難的空巢老人提供政府購買的家政服務,中心還可以定期不定期舉辦集體活動,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雖然如此,但網友們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只因當前“社區養老”模式并不成熟,社區養老服務還存在著各種問題與不足,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去逐步完善的。就像“大頭菜”說的:“社區養老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設立一個服務到位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了解老人的實際情況,及時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相關閱讀
根據國際通用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已經處于老齡化社會。而根據順德區公安局戶政部門數據顯示,2009年順德60周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15.7萬人,約占總人口數的13%,也就是說,順德在2009年,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進入老齡社會。
(編輯:梁云)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