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現場,高校與企業都認真聆聽對方的想法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繼深入順德企業參觀之后,昨日(7月24日),來自清華大學、中科院等一行38名全國“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具有科研成果的大學生代表,與眾多順德企業進行了面對面的座談交流,就人才和科技成果對接進行了洽談。
無論是高校創新創業,還是企業轉型升級,都離不開“人”這個主導者。會議過程中,順德城市網記者注意到,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成為了整場座談會討論的焦點。
企業苦衷:人才不能為企業所用
“由于織造裝備專業性很強,在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很缺乏,只能企業自己培養,但最終的結果就是培養10個最終最多能留下1個。”廣東豐凱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曉晗談及與高校人才對接,無奈的表達了苦衷。
戴曉晗表示,這個行業需要2-3年才能摸熟,當現在的高校學生熬不住,呆上一段時間就走了,這給企業也帶來了很多壓力。“而且,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為企業所用,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所需相差甚遠。”戴曉晗建議,高校培養人才還是要面向企業,與企業實際項目掛鉤,真正能為企業創造效益。
高校專家介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養情況
高校建言:人才的培養要有耐心
“企業總是覺得,出來的學生馬上就能用,這也不太現實。”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教授賈春陽很坦誠的回應到,高校培養人才不可能完全針對于某一個行業、或是某一個企業,這是不現實的。“但很多基礎知識是相通的,企業經過簡單培訓,相信能很快上手。”
對于談到高校所研發的很多項目都不是應用型的,賈春陽也說到一個現象,很多高校老師若是不做前言技術的研究,很難評上職稱。“這樣在高校做研究,老師們就沒啥動力。”賈春陽坦言,所以確實有很多高校老師前期研究不會放在應用方面。
“現在,我們國家還沒有達到非常發達的程度,科研還是要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張建勝介紹經驗稱,在校前三年可以通式教學,但第四年的時候就應該以具體的實際項目來研究。
■現場聯動
高校誠意十足,帶著項目而來
而此次前來交流的高校專家們,也正是為解決企業實際問題而來,都帶來了相關的科研項目。在活動當天下午,10為高校專家為近32家企業現場進行了項目推介。從新能源、新材料到高性功能機器人、工業設計等,不少項目正是順德轉型升級所需的。
當來自北京交通大學數字化制造技術與裝備研究所的所長(教授)張勤儉,一下子推出了6個科研項目并分析了順德的潛在企業客戶時,來自佛山市順德區智德投資有限公司業務合作部經理忍不住發問,有沒有一些合作的彈性計劃?
“按順德這邊的計劃,第一就是在這里創業做產品;另外一個就是提供技術,和企業一起合作研發新的產品。”張勤儉如此表達到。而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副處長安磊也提醒道,科研人員與企業的合作不是一錘子買賣,不僅要將科研成果賣給企業,而是要將時間精力甚至人本身都要投放到企業,按照創業來做,“創業是技術轉移最好的方式”。
■相關報道
你盼來我盼去,順企與全國科技人才相見
“青年創新創業體驗基地”落戶大良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