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街道黨工委委員、教育局局長孫麗麗(左二)現場接受“生命彩虹獎章”
生命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昨日(11月4日),順德城市網記者從大良教育局獲悉,在近期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舉辦的“第十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上,大良街道教育局被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授予2014年度“生命彩虹獎章”,大良街道教育局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由點及面探路全新德育模式
記者了解到,11月1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四川成都成功舉辦了“第十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此次論壇得到教育部、司法部、國家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支持,并現場為在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領域做出顯著貢獻的兩岸三地27個優秀組織、優秀個人、優秀項目及教案頒發了2014年度“生命彩虹獎章”。大良教育局作為廣東省唯一獲得此殊榮的單位,得到了參會領導的高度評價。
早在2010年,“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特色培訓示范基地”就落戶順德區,當時順德成為了華南地區唯一的“生命教育”試點基地,并被寄予厚望:今后將這種德育模式輻射整個珠三角,甚至影響全國。與此同時,大良教育局轄屬的西山小學、本原小學、實驗小學、逢沙小學、順德養正學校等成為首批“生命彩虹聯絡點”示范學校。
據大良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或是來自單親、離異家庭,他們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這為家庭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而“生命教育”就是讓孩子們能夠正視困難、敞開心扉,更好的珍愛生命。在過去的四年里,大良“生命彩虹聯絡點”示范學校不斷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中探索和推進“生命教育”,用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建立、推廣和完善大良街道生命教育體系。
堅持特色教育獲得各方認可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記者了解到,狹義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廣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目前各校紛紛推進的“心靈建設”、“感恩教育”和“對生命的尊重”等對人生價值的關懷教育都是生命教育的范疇。
大良逢沙小學從2011年就開始開展“生命教育”,身為校長的何彩珍感觸頗多。她告訴順德城市網記者,在開展初期,對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并不到位。“以前將‘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三年實踐下來才知道這是改變生命質量的教育、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何彩珍表示,會將這個特色項目一直堅持下去。
“以前我孩子不擅于交流,現在回來都會主動溝通分享學校趣事。”家長陳錫華說到,他孩子所在學校會通過進行社會實踐之旅、主題班會等各種形式開展“生命教育”,他的孩子也因此發生很大變化,不僅自己能夠正視挫折,還能主動想辦法尋求幫助解決。“只要我有時間,我都會陪著他參與活動。”
■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指教學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經驗、性格、意愿等主觀條件,并加以配合之來進行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動機,而能快樂學習。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