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逢簡社區營造中,推進社區經濟項目的建設,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萬家長) “修身、齊家、社造、治國、平天下。”在昨日(12月4日)召開的“社會創新的本土化實踐”2014順德社會創新論壇上,臺灣中華兩岸組織發展管理協會理事長席震國認為,社區營造,是應該賦予當代人新的精神內涵。昨日的論壇上,眾多來自香港、臺灣、順德本地的社會創新工作者齊聚一堂,共議香港、臺灣社會創新經驗在順德本土的實踐,主要從社區營造以及社會企業兩方面來討論。順德區政務委員、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譚志亮出席并致辭。
席震國表示,臺灣社區營造已經推行了30年,到了最近幾年才開花結果,而此前一直摸索,摸索的道路是自上而下的,后來才發現自下而上的推進會更有效果。不過,席震國說,經過這兩天到順德部分鎮街進行的走訪,發現順德比臺灣此前的基礎好得多。而順德目前推進的社區營造,就是自下而上的創新,不是上級告訴下級應該怎么做。
社區營造該如何完善?席震國則認為,社區營造其實是一個方法而不是一個項目,需要找到小區或村居一群想改變的人,組成一個團體,并接受去聯系、資源調查、提交方案,然后通過學習,用整個群體推動,實現最終不靠政府扶持補助就可運營,有自己的產業。
而社區營造最最難的就是挖掘社區的帶頭人,對此,席震國說,“村居很多老人家在社區做著聊天、打牌,如果說服他們來做,解決了他們無聊的問題,也可以更好地推進社會工作。”如何做?席震國建議社區營造機構要做社區調查,放下身段走進去陪伴,把優勢發揮,把缺點改好。
而未來社區營造的方向,是在社區內就可以實現殘障人士、老人的照料,老人不到敬老院就可解決,不僅提供服務,還可為機構提供收入。
來自香港、臺灣及順德各界的社會創新工作者齊聚一起共議順德社會創新
■論壇精彩觀點
順德區委區政府副秘書長、區社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允冠:順德社會創新,第一,政府開放的態度以及政策的跟進,促進了社會創新氛圍的營造;第二,順德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參與社會企業等社會創新項目多;第三,順德是鄉土社會、熟人社會,農村的文脈保留比較好,所以看到很多福利機構、社會組織,都是基于本土的服務。
未來順德社會創新的發展,希望是“夢想與堅持,發動與參與”,目前順德社會創新剛起步,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可能要,因此要有夢想才有動力推進,也要不斷堅持。而目前順德社會創新在政府、企業、社區發動都不夠,未來需要更加注重群眾發動和參與。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潘毅:順德社會創新是社會變革中的一項工作,需要盡力做好某件事情,落到實際點,爭取做出標桿。
香港仁人學社創辦人及副主席蔡美碧:順德社會創新要“破舊立新 自強不息”,其中,立新不僅在創出新的事物,還在于可以從舊的事物轉換為新的。
永亮集團董事長、永亮善品創辦人佘永亮:社會企業的創新在于商業模式的創新,因此,順德社會企業要發展,商業模式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發展活力。
中山大學博士、風建設區經濟研究員張慧鵬:社會創新要眼高手低,境界要高,下手要低,走到群眾中去。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