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不放小,每件民生小事都辦好(網絡圖)
□Manglu
日前有媒體為讀者揭蠱2014年順德“十大民生”落實情況,其中公交優化、社區衛生、食品安全、教育惠民、文化共享、社區優化、信息便民、治安提升8項的進度均達100%,而即便是處在收尾階段的關愛長者與生態家園2項,進度也已達90%。
社區衛生實現高覆蓋,公交出行分擔率顯著提升,基礎教育離普惠目標繼續抵近,食品安全更有保障……站在年末回看,“必須延續的重點民生之事”進度如此理想,我本來和大家一樣喜不自禁。只是回想起另一篇民生報道,心頭又不免掠過一絲遺憾。
據悉,大良同江醫院門口的公交站臺12月20日起就因自來水管道被挖斷而水浸街,積水包圍了公交站臺形成一個孤島,截至22日,3天過去了仍未處理,乘客不得不涉水乘車。對此,順德供水公司表示,出事水管屬于大地園林公司的出表水管。而大地園林的工作人員則表示,水管因供電施工而被挖斷,同時堵塞下水道,多次抽水仍消除不了積水……
水漫公交站多日,涉事單位卻似乎還在相互推諉,有關部門的協調似乎也一直缺位。或許,人們認為這只是一件突發小事,沒有必要調動更多的資源來應對。但面對涉水上車市民的聲聲嘆息,我們真的可以這樣淡定?
由這件“小事”我想到,目前仍有部門或單位,在抓民生工程中往往只重視大項目,而對老百姓呼聲高、用度急的小項目,由于政績較難體現,常常是“抓大放小”。以至出現大項目可以按計劃如期完工,而小項目卻常常久拖不決的現象。這樣的“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思維,豈不有點怪異?
其實民生之事,大項目要抓,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小項目更不容忽視。因為“小事”的意義廣泛而又具有遷移效應。多數情況下“小事”其實就是“實事”,它們更真切地反映民生民情,更直接地體現政府的公信力。如果說,2014年順德十件民生實事的精彩收官著實讓市民歡欣鼓舞,那么,公交站臺積水的遲遲不退,就很可能在市民的歡愉心情上投射下一抹暗色,從而讓市民對順德民生整體推進的滿意度打了折扣。
耐人尋味的是,即將過去的一年,順德主推的“十大民生”,不再冠以“工程”二字,而是低調地稱之為“實事”。順德區區長黃喜忠對此的解釋是,“一般工程都是形容大的事情,而這十件事情都是我們必須一直延續做下去的重點民生之事,所以用民生實事更為恰當。”區長的解釋,放在一種反差與對比下解讀,意味就更加深長了。
是的,“民生無小事”。事關市民利益,樁樁件件都考驗決策者與具體執行者的情懷。“大手筆”或許讓市民長時間興奮,小項目也會讓市民長時間心存感激。抓大不放小,把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辦好,積小事而成大業——這或許值得納入我們的“年終心得”?
■作者博客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