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潘潔玲) 勒流黃連農村集郵組織“新風集郵小組”的60周年紀念慶典剛過,這個郵票小組的“年齡”不禁引起了眾人的驚訝,60歲的集郵組織,年輪如此長久。但網友更關注的是當下郵票的現狀,“白紙”在城市網博客上發出感慨“不能讓郵票成為陌生的東西”。
現狀:動態變成靜態,已無郵寄功能?
如今,還有多少人依然會使用郵票寄書信呢?“有了微信等在線即可實時溝通的社交工具后,現在的年輕人,發e-mail也沒那么多了,手寫信更少了,郵票的郵寄功能明顯已經不那么廣泛,收藏價值也沒有那么高“有集郵愛好的“白紙”結合到當下大家使用郵票的情況后,為郵票現狀堪憂。
據順德城市網記者查閱資料得知,世界上第一枚郵票誕生于英國,當初郵票出現的目的是為了變革郵資付費方式,但今時今日,郵票的功能已經遠遠超出其最初的范疇。就如勒流的“新風集郵小組”在60年前組建成功并開展的集郵行為。
在書信往來的年代,郵票作為一個文化傳播載體,不僅是簡單的郵資,還會跟著信件跨越各地,更有的留下了異地風情、人文、動植物資源的痕跡。這正如“順德小伙伴”所言,“想了解一個國家,沒有比去看這個國家發行的郵票更快捷的方法了。”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何有人將其稱為“方寸納世界,集郵博古今”。
從參與討論的情況得知,不少網友對待郵票的經歷,與“徐炳森”類似:把自己喜歡的郵票,存放在幾個大郵冊里,郵冊靜靜地躺在一個角落里,等待著主人去回顧。
重文化亦重生活,方可盡顯精彩!
郵票發展至今,培養了不少集郵愛好者,也正因如此,讓部分網友認為,集郵只是個人的收藏愛好,對于郵票本身所能釋放的能量卻很有限,除了集郵愛好者外,其他人與這些郵票似乎沒多大關系。但事實上, 勒流的“新風集郵小組”成立后,在本地經常有活動,也常與國內很多集郵組織及集郵愛好者建立經常的通訊交流活動。
據了解,1958年元旦,順德縣城大良鎮舉辦了“順德縣第一屆郵票展覽”;2006年4月份,勒流中學就獲得廣東省集郵示范學校;在2009年開始,勒流中學就設立青少年郵局,而學生的日常工作是做簡化郵遞工作,同時也設立郵政網店,給學生們提供社會實踐機會,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做公益性郵政工作。
勒流在對集郵的行動上,可謂出盡了力,但這樣做是否就能發揮郵票的最大價值呢?網友們并沒有就此感到滿足,而是對郵票進行獻計獻策。“下半年”希望,集郵協會,可以開展郵票故事鎮街宣講活動,讓郵票身上承載的文化以及故事得以口口相傳,更希望順德可以征集關于順德元素的郵票主題,如順德氣象臺曾經推出的氣象郵票,然后申請出一套帶順德元素的郵票,讓人與郵票的故事刷新并延續下去。
■記者手記
郵票選題是郵票發行的關鍵,有著相當嚴格的規定,能夠登上郵票的主題都代表著相關領域內的精華,并具有很高的社會認可度。一枚郵票的文化價值與內涵,除了與郵票票面的內容主題有重要關系外,它與人之間的感情,它與人之間的故事,不也是一個值得傳承的故事嗎?郵票價值遠遠大于其郵資功能,它的魅力與作用,仍需大家深挖與珍惜。
■話題通道
不能讓郵票成為陌生的東西
盛大!全國首個農村集郵組織60周年慶典暨黃連水鄉明信片首發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登陸“順德城市網論壇”和“順德城市網博客”瀏覽評論;歡迎網友市民報料,可撥打報料熱線0757-22221840或登陸城市論壇“市民報料”進行報料。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