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下的青云塔(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雪豹”攝)
一座塔就是一座城的記憶。順峰山公園是順德“新十景”之一,目前,形成了“青山、碧水、一寺、兩湖、兩塔”。其中,歷經400余年的“雙塔”即青云塔和太平塔見證了順德的繁榮和跌宕。2002年、2006年,青云塔、太平塔先后成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市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召開的順德區黨代會、區兩會明確提出,著力打造順德文化地標,發動社會力量修繕保護青云塔、太平塔。近日,雙塔修繕方案(征詢意見稿)向社會公布,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
昨日(4月17日),順德舉行雙塔修繕決策咨詢會議,順德區副區長冼陽福以及來自規劃設計、環境科學、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決策咨詢委員、代表參加會議,就雙塔修繕工作展開“頭腦風暴”。
順德人的“精神高塔”急需修繕保護
冼陽福表示,青云塔、太平塔是順德人的“精神高塔”,寄托了順德人的“鄉愁”。這次將按照“千年古塔”的標準和要求進行修繕,以籌款捐資方式解決修繕項目所需的建設資金,讓雙塔的風貌盡可能恢復原貌。會上,順德中心城區建設工程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呂浩榮向與會代表介紹了雙塔修繕設計方案。
代表陳霖峰認為,雙塔修繕保護是利于千秋萬代的事情。自1985年捐資重修后已經過去30多年了,目前存在多處殘損,急需修繕保護。他提出,除了雙塔自身的修繕,也要注意對周邊環境的整治提升,通盤考慮修繕工作。
“這是順德的標志性建筑,是順德人的精神家園。”代表何勁和是土生土長的順德人,憶起小時候在青云塔下“野餐”的快樂時光,他感慨良多。“據歷史記載,當年雙塔建成之后順德文風鼎盛,誕生了文武狀元。建議結合順峰書院,設立狀元節,激勵順德莘莘學子好學奮進。”何勁和說。
代表胡鍵則大力提倡將雙塔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順德版的“狼牙山五壯士”。據了解,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和漢奸土匪大舉進犯順德。當時五名戰士,守在太平塔狙擊敵人,奮戰三天三夜,堅守陣地,最后敵人彈盡糧絕,潰敗而逃。因此,他建議在太平塔設置“五壯士銅像”,打造成順德的標志,就如珠海的漁女、丹麥的撒尿男孩,看到這些雕塑,就想到一座城市。
代表謝大海則認為,雙塔的修繕要融入現代科技元素,通過科技手段讓雙塔的歷史“活起來”,看得見、摸得著。其他代表還提到,雙塔的修繕“穿衣戴帽”工程不宜太多,要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
政府成立保育基金會,號召社會力量捐資修繕
據介紹,順峰山公園內的太平塔、青云塔由明代萬歷年間的順德知縣倪尚忠捐俸祿倡議建造,并廣泛發動縣紳捐資參與。據史料記載,太平塔于萬歷巳亥年(1599)七月初動工,庚子年(1600年)十一月底竣工,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約25米。2006年太平塔入選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而青云塔于萬歷辛丑年(1601年)十二月動工建設,在壬寅年(1602年)六月竣工,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約45米。2002年青云塔入選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雙塔”曾歷經多次修繕,分別在1831年、1888年重修。此外,1985年順德大良鎮政府、旅港鄉親等各界人士對其進行了捐資重修。
這次修繕,主要內容包括墻面工程、屋面工程、梁上柱木架構工程、木樓板復原工程、混凝土構件加固工程、塔剎工程、除草工程、地面鋪裝工程、拆除工程及防雷工程等。對“雙塔”進行修繕的同時,還將計劃對“雙塔”夜景泛光照明和青云山、太平山配套設施改造提升。
目前,區政府注資200萬元成立佛山市順德區順峰山保育基金會,將集合政府、企業、海外鄉親、公眾等各方力量進行募捐,基金會首期籌款目標為3000萬元,用于雙塔修繕和太平山配套設施提升。日后隨著籌款規模的擴大進一步將所得款項用于順峰山文化項目修建和保育。(文寧)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