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村寬闊的“小康路”
寬闊的“小康路”、嶄新的房屋、整潔的巷道、齊整的路燈……海風徐徐拂來,走在雷州半島西海岸的海邊村村道上,村民們滿臉愜意,談及這兩年來的變化,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
海邊村是雷州市覃斗鎮較為貧困的村莊,轄有海邊、下林、后塘、草芬、港頭等五條自然村。2016年5月起,順德區杏壇鎮政府扶貧工作組進村開展幫扶工作,通過強組織、興產業、促脫貧,使海邊村經濟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改善基礎設施,貧困村也有詩意“夜生活”
“雨天一團泥,晴天塵滿天”,這是過去對海邊村群眾出行難的真實寫照。在工作隊的幫扶下,目前,“幾代人的夢想終于實現了,還村村修起‘連心路’。”五條村全面鋪起了硬底化巷道,而且村村修起了環村路和入村路。過去村巷破損嚴重,如今改善了基礎設施,村里的環境轉好,村民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了。
改造前的海邊村和改造后的海邊村
一幢幢新建的民房井然有序,一條條輸水管道直通農戶家里,一行行路燈成了靚麗風景線。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正見證了一條貧困村的巨變。兩年以來,在工作組的傾力幫扶下,該村24戶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建起了漂亮樓房,圓了“安居夢”,工作隊還為每個貧困戶發放了資助金,大大改善了貧困家庭的居住環境。
在海邊村,工作組除了幫助貧困家庭脫貧奔康外,還著眼改善村里的普惠性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村里建起一個“大項目”,投入98萬多元修建一條長約為1公里的防風浪堤,還配套建起4米寬海堤大道,并豎起路燈,使海邊村3700多名村民受益。夜里路燈齊亮,村民三五成群散步休閑,沐浴著習習海風,貧困村里的夜生活也充滿著詩情畫意。
精準產業幫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9千
走在海邊村的海邊看到,大海里林立起密密麻麻的養螺柱,蔚為壯觀,養殖戶的船只穿梭來往,臨海岸邊是搭建起的一排排“清螺場”。
原來,這是扶貧工作組通過調研了解該村實際情況后,因戶施策,實施的‘坡上養殖和海水養殖’兩大模式,利用產業資金幫助有勞動力的26戶貧困戶發展養牛業,同時,依托該村沿海適宜發展紅扇貝螺的資源優勢,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6.5萬元實施“海產品加工項目”,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一體化經營模式,全面帶動海水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工作隊帶頭組建合作社,吸引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加盟,實行規范化經營管理,統一品牌、包裝、銷售。海水產業扶貧項目適合當地實際,一年四季都能產螺,而且價格比較穩定,發展勢頭良好。每次收螺過程中,又有20多名貧困人口參與。“不但得到利潤分紅,還領到工資,一舉兩得,太劃算了。”不少貧困戶說。
海邊村民在收螺
而這,只是扶貧工作組產業幫扶海邊村的一個縮影。扶貧工作組入海邊村以來,先利用省扶貧資金開展產業項目,包括投入約36萬元為26戶貧困戶購買黃牛,投入407萬元讓167戶貧困戶入股公司,通過分紅或固定收取年利率的方式來為貧困戶增加收入。還利用順德扶貧資金開展產業項目助力村民增收。投入36.5萬元用于海產品加工項目建設與運營,利潤用于分紅和發展使用。該項目已投產運營,生產出約2000斤瑤柱產成品,經過多渠道、聯系電商等增加銷售,已售出約700多斤。
海邊村出產的瑤柱
海邊村總人口3770人,原有貧困戶127戶,貧困人口446人。過去該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順德區杏壇鎮對口幫扶海邊村的兩年來,緊緊依托沿海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產業來增加貧困戶收入,幫扶項目及投入資金總達350多萬元,如今海邊村人均年收入已超過9千元,徹底改變了貧困村落后面貌。
下一階段杏壇鎮工作組將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作為技術指導、優化品種、銷售等配套的平臺。繼續推進社會保障、教育、住房、醫療、就業、產業一系列的幫扶措施,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帶動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高慧超 通訊員何永興 劉冬)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