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專家學者認真了解青田范式
昨日(10月16日),“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深圳”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開幕。杏壇青田村再次作為中國鄉建個案邀請參加了此次鄉建展。據了解,這是繼今年3月份,杏壇青田參加于北京舉辦的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后,又一次在國內鄉建展上大放異彩。
本次展覽是今年3月份在北京舉辦的“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基礎上的延續和豐富,是一個更加完整的來自不同主體參與的帶有學術思考的藝術鄉建展。展覽有來自各類鄉建主體所取得的藝術化成果、各種類型的藝術鄉建典型樣板。
參展項目除了順德青田村外,還有浙江泰順徐岙底村、甘肅天水石節子村、浙江麗水松陽縣等以個人及政府推動的藝術鄉建個案,也包括海南三亞中廖村、深圳光明小鎮逕口村及成都安仁鎮南岸美村等華僑城為主推動的藝術鄉建項目。
作為總策展人,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會長方李莉表示,主辦方之所以舉辦這次展覽,主要是希望通過展覽為國家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尋求各種可能性,同時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試圖通過藝術激活傳統文化,找到將人文建設、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融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的路徑和方案。
“青田范式”再走出順德,向全國展示
在當天的展覽上,杏壇青田范式作為參展的藝術鄉建個案,通過豐富的文字、圖片和視頻向現場專家、學者介紹“青田范式”如何開展,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值得注意的是,現場,杏壇青田還通過模型展示了青田村以及青田的部分項目。田園阡陌的青田引得在場的人無不為之神往。
“青田范式”發起人、廣東工業大學城鄉藝術建設研究所所長、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渠巖坦言,相比第一次在北京展出的忐忑心情,這一次在深圳再次參展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已經自信很多。“第一次我們在北京參展時,自己內心還有些忐忑,畢竟是第一次接受全國各地的考核,但效果非常好。華僑城認為我們的鄉建方案能夠給他們帶來非常多的啟發,邀請我們配合鄉村振興項目,作為其他地方學習的方向,來參加這次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深圳活動。”
2016年,渠巖帶領廣東工業大學城鄉藝術建設研究所鄉建團隊進入青田。青田鄉村復興實踐開始啟動。2017年3月,渠巖首次提出“青田范式:中國鄉村文明的復興路徑”的復興方案,在這三年里,渠巖采用文藝復興的方式,找回失落的鄉土文明。
在推動青田鄉村建設過程中,渠巖充分尊重青田的歷史遺存、水系文脈和地形地貌,保留青田原來的自然風格和建筑神韻。青田村村民劉瑞慶見證著青田鄉村的變化,“整體看起來好像沒多大變化,但是整個鄉村從水到給人的面貌卻發生了變化。”
在推進青田鄉村建設過程中,青田的一點一滴變化村民看在眼里
邀村民一起來觀展,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
在參展過程中,杏壇鎮黨委書記柯宇威和順德區政協副主席徐國元認真地走訪每個藝術鄉建個案。徐國元表示,從展覽來看,藝術家參與到鄉村建設將是鄉村建設的一個趨勢。青田范式在理論上可以向全國推廣,但在實際操作中要結合村居實際情況去開展。他認為在推動鄉村建設中,要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我們要明確鄉村建設不是建給外面的人看的,關鍵是符合鄉村村民的需求和利益,符合鄉村的發展。”
這次“青田范式”亮相深圳,順德也特別注意邀請村居干部和村民參觀。當天順德還特意組織順德區農業和農村局、區委宣傳部、龍江鎮蘇溪社區、杏壇鎮龍潭村委會、容桂街道馬崗村委會、榕樹頭基金會、順德嶺南鄉建研究院、廣東青禾田文旅公司等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前往深圳觀展。
“這次我們特意邀請了青田村的村民來深圳觀展。因為村民是鄉村建設的主體,青田范式得到青田村民的認可非常重要。”渠巖表示。
青田村村民劉瑞慶表示非常開心。“這是第一次參加中國藝術鄉村建設展,看到青田一個封閉的地方走上國家級平臺非常開心。”他表示過去青田在鄉村建設過程中,部分村民會有一些不認同,比如有的人要拆除舊屋改建,但是在青田范式的影響下,村民的想法會有一些改變。(陳琴琴)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