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德,有這樣一群扎根基層默默耕耘法治、心系群眾疾苦,甘為民生良法解困、助殘扶弱維護公平正義的“法援好人”,他們讓弱者難時有所依、維權之路更順暢。余階群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她從事法援工作已經20余年,幫助無數困難家庭重獲新生,讓正義和溫暖永駐群眾心間。
受援群眾為余階群贈送錦旗
2000年始從事法律援助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個年頭,她多年從事一線崗位,甘于平淡,熱心為民,工作踏實,在法律援助服務網絡建設、創新工作機制,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推動順德區刑事辯護全覆蓋和認罪認罰工作方面,為順德區法律援助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她也因此在2013年被評為廣東省法律援助“優秀服務標兵”;2013年獲順德區人民政府記個人“三等功”表彰;2014、2015年連續兩年獲評優秀政協委員;2010年順德區“信訪先進個人”。
心系百姓,讓法援成為連接政府和群眾的橋梁
“法律援助的服務對象大多是家庭困難群眾,接到他們的法援申請后,則由我們來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余階群說,做這份工作需要足夠的耐心,能夠理解援助對象所處的境地和難處。
作為一名法援律師,余階群經常參與順德區信訪工作,為信訪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在一次接待信訪中,余階群接待了一位有聽力障礙的老人蕭某,了解到蕭某多次反復信訪反映自己所購助聽器無法使用而要求賠償。余階群耐心與蕭某溝通,并成功說服蕭某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訴求,并親自代理該案。
其實這件案子涉案金額并不多,只有六千多塊錢,但案子卻打了四年。“這件案子主要難在取證和與蕭某的溝通上。”余階群說,由于蕭某無法聽清自己所講的內容,因此很多時候她只能用紙筆來與蕭某溝通。即便歷經艱辛,但余階群也一直盡心為老人服務,設身處地為老人著想。在經過五審一抗訴,歷經四年艱辛維權路之后,蕭某最終反敗為勝,余階群幫助蕭某成功維權。
余階群在法援處窗口接待群眾
像蕭某這樣的案例,其實在法援處常常遇到。辦理法援案件沒有太多的驚天動地,考驗的是法律工作者的愛心和耐心。在余階群看來,法律援助是密切聯系政府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一頭牽著百姓疾苦,一頭牽著政府關愛。因此每次接到案件,她都會耐心與當事人交談,始終堅持換位思考,以人為本,全力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群眾對法治的獲得感。
余階群接待困難群眾
創新機制,法律援助需要與時俱進
順德區法律援助中心法援律師們一直以來都發揮著自身專業優勢,及時、有效、柔性化解糾紛,為群眾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法律公共服務。但時代一直在前行,在余階群看來,順德法援處也需要在改革創新中推動法援工作向前發展。
2017年任區法律援助主任后,在順德區司法局的正確領導下,余階群及其團隊為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和水平而進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機制創新。她創建了社會力量參與法援工作的平臺與機制,組建了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順德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務隊,積極開展宣傳、法律服務等公益活動,提高法律援助的社會知曉率,讓更多有需要的群眾了解法律援助,用好法律援助。
組建順德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務隊
“我希望搭建起一個把法援宣傳和法援服務緊密結合的平臺,讓更多市民知道,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構會不遺余力地幫助你。”余階群說,順德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務隊中涵蓋了社會各界人士,包括警察、法官、檢察官還有媒體記者等等,可以通過他們擴大法律援助的知曉率。
另外,在余階群的帶領下,順德區法援處還制定了案件質量同行交叉評估制度,邀請社會律師參與案件質量評估工作,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并且積極推行“減證便民”措施,對十八類法律援助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制,讓群眾申請法律援助更容易。
工作之余,余階群積極開展普法行動
不僅如此,她還創建“法律援助+社工”服務模式,多層次多方位滿足受援群眾的不同需求,提升群眾滿意度。“很多敏感的案件都需要照顧家屬和當事人的情緒,我們要將細節也做到盡善盡美。”余階群說,他們會努力用自身的耐心細致和過硬的專業素養讓群眾感受到溫暖和支持。(邵巧玲)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