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百工程”的兩個一百是什么?為什么順德區要按每條村居聘任一名社工的標準做“雙百工程”?怎么做才能做好“雙百工程”?……10月14日,來自順德10個鎮街170多名新上崗的社工參與了由區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區社會工作聯合會主辦的“雙百工程”崗前培訓。
順德舉行“雙百工程”崗前培訓。
培訓由中山大學教授張和清以《雙百社會工作概論總論:中國特色社會工作實踐探索》為題進行授課。張和清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導受訓人員理解什么是“社會工作”,為什么社會工作被定義為以實踐為基礎,促進社會改變和發展、增強社會凝聚力、提升人們幸福感的一門職業。
面對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專業但投身于兜底民生事業的社工們,張和清勉勵大家要有歸零心態,身體力行地深耕村居一線,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方針,通過開展以人為本的社會工作專業實踐,與困難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度同理他們的生活困境,激發他們的內生力量,與他們共同面對生活挑戰,以“雪中送炭”的方式滿足他們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迫切需求,并借助社區自治力量,推動社區成為“老有頤養、幼有善育、貧有所依、難有所助、弱有眾扶、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共同體,打造具有順德本土特色的兜底民生服務模式。
省督導辦公室許雅婷全面講解“雙百工程”的緣起、文化特色和專業價值觀,以進一步加強社工們對落地生根“保一線”、開花結果“保專業”、造福社群“保民生”的“雙百工程”文化特色及弱勢優先、社區為本、社會公正的“雙百工程”專業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可。她提到,“雙百工程”作為一項事關提升民生福祉與社會建設水平的重要工作,需要社工駐守村居,切實以底層困難群眾和基層村居社區為服務對象,依靠“在場”優勢,真正深入困難群眾的日常生活,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實現以個人與社會為雙重焦點的個案救助到社區協同發展的社會公益目標,在與困難群眾相伴同行的過程中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培訓現場,社工們認真聽講。
省督導辦公室廖其能圍繞《“雙百”實務模式及其實操方法——個案救助與社區共治協同發展》的課程內容,以“四個小孩的單親困境家庭”、“借債過活的喪偶家庭”、“貧困鄉村的振興嘗試”等三個實務案例,指導大家應該怎么樣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基于對社區本土的社會問題和優勢資產的社區評估行動研究,從建立信任關系、全面摸清情況、確定服務對象、制定服務計劃、分類統籌跟進等步驟入手,以達到精準化專業識別和精細化專業服務,并通過將社區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政治等其中一個契合本土實際的關鍵發展議題作為突破,逐步推動社區實現“生計發展、社會互助、文化認同、生態友好、公共參與”等“五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順德區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陳建表示,本次培訓集學理與思辨,融合實例和方法,深入淺出,層層剝筍,極具指導意義,希望社工們能夠學為己用、勇挑重擔、攻堅克難,在“雙百工程”的大舞臺上,用好“眾扶樂享”幫扶系統,并切實堅定政治方向、樹牢宗旨意識、恪守為民情懷、發揮專業優勢、增進民生福祉,在未來的工作和成長道路上步步為實,更上一層。
未來三年,順德將貫徹落實“社會工作服務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的兩個一百目標,一方面按照“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全面覆蓋”的原則,推動兜底民生服務從零散化、碎片化、分割化向系統化、綜合化、集約化轉變,建立健全具有順德本土特色的區、鎮街、村居三級兜底民生服務體系。另一方面,順德將通過培養一支規模超200人的基層兜底民生社會工作生力軍和先鋒隊,為困難群眾統籌提供情緒疏導、心理撫慰、精神關愛、關系調適、能力建設、資源鏈接、社會融入等靈活多樣的綜合專業服務,幫助其解決生活、醫療、就業、教育和住房中存在的痛點、難點、焦點問題,打造好縣區一級的“民生幸福標桿”,努力讓困難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編輯:鐘柳梅 通訊員:廖志強)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