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語文高考剛剛結束,大家對高考作文的討論熱火朝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中語文名師們施“妙手”,巧審題,下水示范顯“本手”。
2022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審題
把作文審題建立在考場上
向志國
順德一中語文正高級教師,南粵優秀教師,“狀元”老師
假如我是考生,在考場中,我會這樣審2022年全國新高考1卷作文題。審題和構思時間總共限制在十分鐘以內。
第一,我會拿筆做出一些圈畫。我會標明層次。第一層:“‘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第二層:“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第三層:“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第四層:“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第五層:“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第二,我會圈出一些重要字詞,思考每層所寫的內容和層次之間的關系,明確層次的大小。譬如,我會圈出“本手、妙手、俗手”這三個詞,因為這三個詞是本文關鍵詞,必寫不可。我會圈出“棋理”和“正規”這兩個詞,“正規”代表要守住規則、要講究棋德,“棋理”代表下圍棋要懂得其中原理和科學規律。我會圈出“出乎意料”和“精妙”這兩個詞,它們都代表下圍棋的最高境界。我會圈出“貌似合理”這四個字,暗含“俗手”下法實則不合理、因而影響全局的意思。我會圈出“初學者”、“應該”、“一些初學者”、“熱衷”、“忽視”、“一般來說”和“否則”等詞語,這些詞語表明命題人聯系現實中的正反現象。我會圈出“上述”和“啟示”這兩個詞,表明作文出處和行文思路。然后,我會分析第二層是對第一層的解釋,第一層比第二層大。第三層從初學者角度而言,包括正反兩個方面;第四層從一般角度而言,也包括正反兩個方面。第三層與第四層是從特殊到一般的邏輯順序,從正反兩個角度聯系現實生活,兩個層次是平行的。前面四層,第一層與第二層為第一大層,第一層比第二層大;第三層與第四層為第二大層,兩層之間平行。第一層到第四層組成作文材料的最大層級,與第五層平行。
第三,我會揣摩命題人的意圖,作出適當引申和理解。作文題目是借圍棋“本手、妙手、俗手”的三種圍棋下法談三者的關系,通過聯系現實,指出如何理解這三種下法的本質和做法。三者中,最高境界是“妙手”,最基本的是“本手”,最不可取的是“俗手”;只有做足“本手”,才能避免“俗手”又做到“妙手”,由此可見“本手”是最重要的。“本手”的本質是什么呢?根據“正規”和“棋理”,應是最基本的操作方法、規則、原理和規律,由此可見,理解“本手”的本質最為關鍵。要想獲得“妙手”又避免“俗手”,就必須充分做好“本手”,充分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規則、原理和規律,而不是總把目光盯住最高目標和境界,否則只會是水中月、鏡中花與空中樓閣。下圍棋是這樣,做其他事也是一樣,包括學習、工作、生活、生產、科研、治國理政、振興中華等等,都是同一個道理。如此展開,使得作文命題有了更豐富更廣闊的意義,而不是停留于下圍棋的方法問題。由此可見,今年作文命題意圖不是重在對思想品德與世界觀探討的“立德”之上,而是偏重思考做事方法以及應取的科學態度即如何“做人”的問題,倡導腳踏實地、注重基礎、科學務實的工作作風,扭轉當今盛行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風氣。
第四,在明確作文命題意圖后,我會確定全文結構思路和寫作重點以及各個部分的要求。我會在標題中體現“本手、妙手、俗手”三個關鍵詞(缺一個都不可),既明確關系,又體現取舍,譬如擬題為“欲除‘俗’求‘妙’,必從‘本手’始”。我會在開頭結合材料,提到“本手、妙手、俗手”三個術語,馬上得出啟示。我會結合材料,先談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尤其突出個人對“正規”與“棋理”的準確解釋,凸顯個人獨到的分析思考能力,簡明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為后面引申寫好啟示做鋪墊。關于這一塊內容,必須要寫得十分清楚、簡潔、到位。寫得太多,會顯得臃腫;寫得太少,立腳不穩,鋪墊不夠。在這之后,我會作出適當引申。引申時,首先安排一句過渡語。先用排比句寫身邊小事,側重聯系同學諸多表現,譬如寫字、彈琴、寫作文、提高語文成績所出現的問題,既親切又接地氣;再說到治國理政、振興中華等重大方面,體現思維的深入和思想升華。最需要提醒自己的,要在文章首尾始終照應下圍棋的“本手、妙手、俗手”這三個詞語,做到聯而不散、展而不離,始終構建在作文材料中的三個“術語”里頭,最后再次點題,并用問句結尾,顯得親切而從容。
第五,我不會讓字數超過太多。八百字是字數最低要求,最好在1000字以內,最佳為900字左右。千萬不要超過1000字。為什么這樣說?一是作文格子不允許;二是考試時間不允許;三是說明文章沒有做到精益求精,某些地方有“虛胖”;四是屬于“內卷”,純屬資源浪費,如果效果一樣,為什么要寫那么多的字呢?
當然,有些內容不必想得這么具體詳細,可以邊寫邊想,因為時間不允許,也沒有必要。要在草稿紙上簡單勾畫審題結果和行文思路,以便在寫作文的過程中提醒自己。
務“本”致“妙”避“俗”,走好學習發展路
——略析2022年全國新高考1卷作文審題
符柏岳
順德一中語文高級教師,佛山市骨干教師
今年新高考1卷的這個作文題(圍棋“三手”考思辨能力)沒有什么審題難度,寫什么,如何寫(思路建構),材料提示(或明或暗)得清清楚楚。
本人想重點談談對材料中“三手(本手、妙手、俗手)”的理解。
“本手”是基礎,是按正常棋理下的著數,即使是圍棋高手也以走穩走妥“本手”為贏棋之常態,初學者一定要學好走“本手”;“妙手”是“創造”,是不按一般棋理下的著數,往往出現在布局和中盤階段,被稱作“妙手”的著數只有圍棋高手才下得出來,初學者或一般的棋手很難下出“妙手”來,而在對弈中一盤棋下出被稱作“妙手”的招數也是屈指可數的;“俗手”看似符合棋理,實則影響大局,可這種“俗手”是初學者包括一般棋手對弈時都會下出的昏庸著數,即使高手對局也難免有時下出“俗手”。
從圍棋棋理以及棋手對弈的規律來看“三手”的關系應是:走穩“本手”,下出“妙手”,力避“俗手”,(方可贏棋)。
此次作文仼務是談“啟示”,從圍棋“三手”出發,本人認為可從兩個層面去論述得到的啟示:首先從個人層面,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談學習、能力發展方面得到的啟示——如何處理好“三手”的關系;其次上升到國家(民族)層面,談治國理政、國家發展方面可得到的啟示——如何處理好“三手”的關系。這樣處理能在完成指令性任務(你的感悟與思考)的同時,可以寫出啟示的深度和高度來。
行文中,重要的是對“三手”理解的落實,可以賦予它們在同一邏輯問題底下以不同的具體意蘊,不能泛來泛去。譬如,如果從個人能力角度來看“三手”,那個“本手”應是“基礎能力”,“妙手”是“創造能力”,“俗手”是“能力平庸”。如果站在治國理政、國家發展的角度,要理解“三手”,那“本手”可以是搞好國內基礎工程(如基礎設施、基礎研究、制造業、保障民生福祉),那“妙手”是各種維穩保增決策(如經濟雙循環、抗疫清零、“一帶一路”),那“俗手”是搞小圈子制造對抗(如美國、北約的種種行徑)。
雖然涉及三個概念(本手妙手俗手),但材料中的另一個概念“初學者”是不能不抓住的關鍵詞,它決定了考生行文時對“三手”的思辨要把強調的重點放在“本手”上,否則會偏離材料的內容。
行“本手”之穩,致“妙手”之遠
黃 濱
順德一中語文正高級教師,教改先鋒
今年的高考作文,與去年的作文思路保持一致。材料分為三部分。首先,從圍棋的三大慣用下法引入,這是作文的情境;然后,直接進入出題者真正所指——初學者在下圍棋中常犯的眼高手低的毛病,當然暗示性也比較明顯。最后再進一步揭示下棋的一般道理,以及三者的關系。
在我寫過一篇《審清材料邏輯 合理布局篇章》的論文中寫道:“新材料作文一般由引入點、內容段(生發點)、任務要求(任務點)三部分組成。引入點就是引導學生進入寫作情境,不是寫作的重點,而是寫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本題必須從圍棋的下法寫起,但不能只圍繞下棋展開。
“在引入內容之后,命題者接著便會引出寫作的重點的材料,材料“言在此意在彼”,特別是每個關鍵詞、句都“有所指”。本題的關鍵所指就是: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只有深刻理解本手即打牢基礎,方可談創造,方可提高水平。它透過“關鍵所指”,考察學生的思維品質,檢視學生的閱讀力、審美力、思辨力。這就要求考生具備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連接“遠點(現實)”的背景意識。結合材料以及任務要求,展開合理想象,讓立意走向“深遠”(深度、高度)。這是寫作的重點。
“在材料的末尾(有時另起一段),一般命題者會以關鍵詞或中心句的形式點明寫作指向,這就是任務點”。本題的任務點主要是: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啟示”的意思是啟發指示、使人有所領悟的意思;“意義”是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即通過對上述材料包含的意思理解以及帶給你的感悟與啟發。因此,我們只要圍繞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意義去寫,都是符合題意的。
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審題偏差是:把“創造”寫成“創新”。創造側重“首造”,側重于一個個具體的新成果,創新更側重“再造”,側重對創造成果的拓展應用。
參考立意:筑牢“本手”,方可“妙手”;扎牢“本手”基礎,方可“妙手”回春;行“本手”之穩,致“妙手”之遠。
2022年語文新高考1卷作文審題分析與思考
李生寶
順德一中語文教師,市優秀教師,多篇論文發表在核心期刊
2022年新高考1卷作文題目,顯著地顯示出優秀考查形式的延續性,“守正有新”是最簡潔之概括。“守正”表現在其命題形式、寫作類型以及寫作要求,基本上延續了2021年之舊貌;“有新”主要表現在材料選擇貼近學生實際,內容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于其中,寫作似乎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
“圍棋”作為典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種,考生并不陌生。至于會不會下圍棋,并不影響寫作的準確度,只影響考生的親近感。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理解成長乃至成功之精髓,則是對考生理解能力的一大檢閱。
強化“概念理解”和“思辨”,是此作文題目表面上呈現的顯著特色。2021年新高考1卷作文“強弱轉化”已經涉及對概念的理解以及其之間關系的思辨,今年延續這一命題特點,并更加“顯性”呈現,旨在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這與“新課標”和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是統一的。從導向教學角度講,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愈加重要。
雖然今年高考作文選材貼近學生生活,整體理解并無難度,如何準確理解材料中提出的圍棋術語的內蘊尤為重要,而其之間的關系則并無難處。如果一道作文題審題難度不高,而寫作的開口又不大,則容易落入格式化的窠臼,正所謂入則容易,出彩則難。
作文材料共六句,分為三層。①②句為第一層,提出圍棋棋術中的三個概念并對概念內涵進行了闡釋。其中對“本手”進行明確定性——“正規下法”,并且是“合乎棋理”。什么是棋理?就是下棋之道、之法,不胡亂落子。理是規律,是原則,合乎棋理,就是要符合下棋的規律、原則。“正規下法”是一般學棋者常習之法,是正宗,不是歪路子。“妙手”的關鍵在“精妙”,是公認的好棋下法,特點是“出人意料”。“俗手”從性質上講是一種有損全局的下法,但它“看似合理”,有一定隱蔽性,不被人輕易覺察和發現。③④⑤句為第二層,專門針對“初學者”的下棋之法進行分析。③句講“初學者”下圍棋的正確做法,應該從“本手”開始,遵規循理,常加練習,奠定基本功,才能后有增益。④句講一些“初學者”不正確的下棋之法,忽視“基礎”專求“精妙”。⑤句強調“本手”和“妙手”兩種棋術的實質性關系——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要注意的是,創造并不等同于創新,前者強調探索性和實踐性,而后者強調新穎性。探索和實踐是有基礎和前提的,材料中隱含的意思是欲要有“妙手”,先要學會用“本手”。顯然,“創造”一詞的選擇,命題者煞費苦心。第三層即⑥句指出“本手”“妙手”“俗手”之間的一種關系。“本手”是基礎,如果脫離基礎,空中樓閣求“妙手”,就容易落得“俗手”。這里有個“發展變化”之理隱藏其中,是否對本手“理解深刻”,是“本手”變化為“妙手”或“俗手”的關鍵。何謂“理解深刻”?簡言之,首先要清晰認識到“本手”在圍棋下法中的價值和作用;其次對“本手”下法能夠靈活運用。
此作文題其實對“三手”之間的關系已經做了明確解釋——“本手”是基礎,在深刻理解“本手”之上才能下出“妙手”,反之則可能演變為“俗手”。考生寫這“三 手”之間的關系,必須以材料規定的闡釋為基礎,幾乎沒有創新認識的可能。作文材料的內在含義是強調“本手”的意義和價值,這是寫作的立足點;追求“妙手”,不可脫離“本手”。顯然,命題指向是強調“遵循規律,打好基礎”的重要性,而把作文材料概念及其涵義、關系與生活實際類比,發生合理的遷移,這是寫作的一個難點。
另外,材料中明確指向“初學者”,這是一種“對象預設”。從學習、成長、生活、人生發展等角度來講,考生就是“初學者”,青少年就是“初學者”,更易讓考生聯系現實、聯系自身實際。
作文的任務指令幾乎沿用舊題,考生對“啟示意義”和“感悟與思考”的內涵理解應該不存在偏差。“啟示”的特點是“由此及彼”,而其中的“彼”才是“啟示”的中心。由“下圍棋之道”引申至“學習之道”“成長之道”“發展之道”等等,這才是“彼”的真正指向。顯然,對這一種“類比”關系的理解、遷移,這才是考驗思維能力的關鍵。例如,欲想在學習生活中達到某種“精妙”,其對應的“本手”是什么?需要怎么做?這是在寫作中必然要思考的問題。不同的論述角度,對其“基礎”的恰當地理解和重新賦予內涵,會成為顯示寫作思維準確性和深刻性的一個參考維度。“三手”關系已定,行文欲出彩,在語言和素材上“創造”出“妙手”,這可能是博得青眼的另一途徑。
高考下水作文
欲除“俗”求“妙”,必從“本手”始
順德一中 向志國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三種下法的術語。這三個術語,啟示人們:不管做何事,欲除“俗”求“妙”,必從“本手”始。失去“本手”,既除“俗手”之不可得,更不要奢求“妙手”之下法。
圍棋中的“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請注意,這里強調兩個詞,一是“正規”,二是“棋理”。什么叫做“正規”,就是要掌握下圍棋的基本方法和規則,如果連下圍棋的基本方法和規則都不懂或者不遵守,無人會跟你玩。所以,“正規”是下圍棋最起碼的要求。什么叫做“棋理”,這一“理”字既包括下圍棋的科學原理,更應該包括下圍棋的科學規律。如果連原理和規律都不懂,絕對只會下出“俗手”,敗下陣來。
眾人下圍棋,最忌諱的就是下出“俗手”。所謂“俗手”,就是“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其中“貌似”一詞,暗示著下棋者不懂原理和規律。眾人最期盼的是下出”妙手”。所謂“妙手”即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出人意料和精妙的下法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眾人只羨慕別人下出“妙手”時的志得意滿,卻不知別人特別重視下出“本手”之奧妙!試想,一個連正規下法都不知的人,一個連棋理都不通的人,如何下出“妙手”?只有把下出“本手”的功夫做足做夠,做實做牢,才能達到下出“妙手”的最高境界。
然而,懂得這一道理的人,又有多少呢?眾人經常感嘆,為什么我的硬筆字總是寫不好呢?我也有天天在欣賞書法大家的書法作品啊!為什么我的琴藝總是沒有長進呢?我也天天在欣賞國際大師彈奏的名曲啊!為什么我的學習成績總是不能達到讓人夸贊的地步?為什么我的語文考試分數總是不能超過一百二十分?其實這一切問題產生的原因,都跟下圍棋一樣,大家只是渴望下出“妙手”,卻忽視了至關重要的下出“本手”,忽略了“欲除‘俗’求‘妙’,必從‘本手’始”的道理。假如一切掉過頭來,從研究硬筆字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規律開始,從研究彈琴基本技能和規律開始,從研究學習基礎和規律、研究語文學習的基礎與科學方法開始,也許早就如你所想,遂你所愿,“妙手”之花早在你手中盛開!
其實,這一道理對于治國理政和振興中華同樣富有啟發。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基礎建設展開,所做的都是正規動作,所做的都是充分遵循“棋理”。我們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規律,依法治國,夯實基礎,加強國力,就是期待在世界大舞臺上舞出中華民族的最高境界,在世界這一最大的“圍棋賽場”中,下出讓華夏子孫驕傲讓世界驚嘆的“妙手”。“妙手”非偶得,一切必“本手”!
這真是“欲除‘俗’求‘妙’,必先從‘本手’始”!朋友,您說我說對了嗎?
編輯:陳琴琴
來源:順德一中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