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悠悠的祠堂化身為花甜喜市,咖啡、閱讀、藝術文創器具等在獨特的美學理念融合下,讓更多年輕人走進祠堂,打破了祠堂文物重門深鎖的印象……9月27日,順德區利用老舊建筑活化建設文旅空間工作現場會暨“和之美學館”啟用儀式在杏壇鎮逢簡和之梁公祠舉行。和之美學館的啟用為順德區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物老舊建筑活化,提供了一個示范案例。(點擊查看現場視頻)
“和之美學館”啟用。
活動介紹了順德區利用老舊建筑活化建設文旅空間工作的基本情況,其中三個活化試點項目和杏壇鎮分別做了經驗介紹。同時,一批達成合作意向的活化項目簽約。
大膽探索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守護城市文化遺存
活動現場,順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鄭衛紅介紹了順德區利用老舊建筑活化建設文旅空間工作的情況。
順德是嶺南廣府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保留了大量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老建筑,星羅棋布的老祠堂、舊民宅、青磚房、古井、古橋、古樹、古水道,以及稀缺珍貴的鑊耳屋、紅砂巖石橋、蠔殼墻遍及城鄉,這些作為嶺南廣府文脈的傳承載體和見證者,延續了順德人的鄉愁記憶,展示了順德獨具魅力的本土文化。
為“傳承嶺南廣府文脈貢獻單位”授牌。
順德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物老建筑的保護利用,大膽探索引用社會資源和依靠市場力量參與文物老建筑活化工作。
今年4月份,順德出臺了《順德區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嶺南廣府文脈傳承試點工作方案》,在全區開展試點,搭建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與文物“1+1”文物保護活化利用結對模式,建立激勵機制、評估機制、監管機制,積極探索文物老建筑保護利用的良性循環機制。
不謀而合,今年7月國家文物局出臺了《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的意見》。這說明順德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老建筑活化的“路子”是正確的,也意味著著眼問題而大膽改革的順德在文物老建筑活化方面的工作走在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順德繼續加強頂層設計,盤活文化遺存。今年8月,順德成立了區老舊建筑活化建設文旅空間工作領導小組,持續推動老舊建筑保護活化工作。
做出示范
更多年輕人走進文物古建筑,追憶鄉愁
《順德區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嶺南廣府文脈傳承試點工作方案》出臺以來,區文廣旅體局積極推動試點項目建設,建成一批品質高端的文旅項目,和之美學館正是其中之一。
廣東閱生活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廖昌旭分享了和之美學館項目活化的經驗。今年年初,他們響應區鎮政府的號召,積極參與杏壇文物古建筑活化活動,經過多次溝通,最終選址和之梁公祠。和之梁公祠是順德清代宗祠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列入順德區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和之美學館里的咖啡廳。
“傳統的祠堂給人印象是森嚴、莊重的,文化底蘊豐厚、別具鄉愁韻味。”廖昌旭表示,因此,他們思考的是如何將閱生活的美學理念融入傳統祠堂特色中,讓祠堂從重門深鎖的地方,變成可以讓年輕人走進來享受生活、追憶鄉愁的場所。
據介紹,按照文物保護的基本法則,和之美學生活館保留了整個祠堂的原貌建設結構,僅在原生的基礎上做細節提升。“遵循保護為主,堅持品質優先”以及“保護活化并重,以活化促保護”,這也是順德對文物老建筑活化的原則之一。
和之美學館里一角。
將和之梁公祠升級為集咖啡、閱讀、藝術文創器物的花甜喜市,成為可見、可觸、可聞、可聽、可品,極具嶺南文化特色的美學空間。這是區鎮兩級打造的社會力量參與文物老舊建筑活化利用的示范點,將成為本項工作優秀案例,提供更好的經驗,促進文物老舊建筑保護利用的良性循環。
廖昌旭說,和之美學館試運營一個月的時間,大受青年群體喜愛,他們大受鼓舞,下階段美學館將不斷開拓創新,務求精益求精。
“我來自中國香港,很喜歡杏壇美麗的水鄉風景、熱情淳樸的人,所以把咖啡館開在這里,希望通過新舊文化的融合,為年輕人提供一個舒適愉悅的空間,同時讓他們愿意走進來了解杏壇的歷史文化。”和之美學館運營負責人周柏豪說。
與會嘉賓參觀和之美學館。
“和之美學館是杏壇鎮文物老建筑活化探索實踐很好的例子。”杏壇鎮黨委書記孫春剛表示,杏壇鎮作為順德區文物存量最大的一個鎮街,作為全區試點開展工作,守正創新,大膽探索,推動實施文物活化利用“杏韻守望工程”,通過活“古”四步工作法,鼓勵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物保護工作,開啟了老舊建筑活化建設創新空間的杏壇模式。
多點開花
在守正創新中,讓文物古建筑“潮”起來
據介紹,順德文物老建筑活化主要三種類型,分別是塑造“接地氣”的公共文化陣地,打造“有人氣”的特色文旅項目,或是培育“很雅氣”的文旅空間。多維度地探索與嘗試,讓順德文物古建筑活化工作獨具特色、多點開花,更潮、更活。
今年以來,順德通過區鎮聯動,政企合力,成功打造了杏壇逢簡“和之美學館”、龍江左灘3500書屋、倫教羊額龍田龜苓膏文化體驗館、杏壇桑麻紅房子水岸生活空間、樂從一如·文旅工作室、樂從騰沖陶塑藝術博物館等一批時尚創意十足的優秀文旅項目。
和之美學館還將開展永春拳培訓。
活動現場,龍江左灘“3500書屋”的創辦人唐澤雯、佛山市龍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永昌,分別分享了龍江左灘“3500書屋”、倫教羊額“龍田龜苓膏文化體驗館”項目的活化經驗。
其中,唐澤雯表示,左灘是順德文明篝火點燃的地方,她希望通過書屋功能和空間活化賦予老建筑新的內涵,引導市民在閱讀與學習中接續文明篝火。左灘3500書屋原為蠶房與村事務會議場所,現被改造成集圖書閱覽、讀書分享、展覽、教育訓練、咖啡輕食為一體的鄉村復合空間。
“倫教龍田龜苓膏文化體驗館坐落于倫教羊額村,與市級文物鳴石花園相鄰,由9間富有嶺南特色的古舊青磚瓦房修繕活化而成。”張永昌介紹,該體驗館集中展示龜苓膏歷史、中草藥和龜的知識科普、制作體驗及新派龜苓膏茶飲體驗等元素的舊建筑活化項目。
“我們選擇這里,是希望與鳴石花園共同打造具有倫教特色的鄉村文旅景點,傳承先輩優秀文化。”張永昌說道。
未來可期
一批項目簽約,繼續探索老建筑活化新路徑
順德推進老舊建筑活化工作以來,通過試點項目的打造示范,社會各界對老舊建筑的活化利用日漸關注,一些有實力有情懷的企業和企業家們和部門鎮街、村居積極聯系對接,達成項目合作意向。
當天,又一批項目簽約。
活動當天,大良街道南華社區伏波糧倉更新改造項目、“最美江義”歷史建筑活化項目、“唐苑”橫江頭水利電排站改造項目等改造項目進行簽約。未來,市民也將看到這批文物古建筑變身為煥然一新的文旅空間。
“今天,3個項目活化試點項目負責人及杏壇鎮分別做了經驗分享,為順德文物老建筑活化建設文旅空間摸索積累了試點經驗,做出了示范。”順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紅兵表示,接下來,順德將進一步創新思維路徑,以探路者的姿態探索更多新路徑,守護順德嶺南文脈。
當前,順德正以建設“三個形象、一個IP、兩個高地”為目標,大力推進全區宣傳文體旅游工作奮力向前,樹立順德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的政務形象、高辨識度的網絡形象、高品質的人文魅力城市形象,做強“世界美食之都”超級IP,推動建立“嶺南水鄉”文旅高地、嶺南廣府文脈傳承創新高地。
“順德文化事業、文旅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張紅兵呼吁,更多企業和企業家積極參與老舊建筑活化建設文旅空間工作,凝聚力量,匯集資源,推動順德老舊建筑活化利用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編輯:梁碧柔 黃銳嵐
視頻:謝逢萍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