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文風和遠”系列之順德非遺專題文藝作品集》新書發布活動在倫教街道678文化街鐘山書院舉行,同時展出“文風和遠”系列活動之順德非遺專題繪畫作品,展期將持續至10月30日。
據悉,該項目于2021年啟動,由順德慈善會·和的愛心基金資助,由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順德區美術家協會、順德區詩詞楹聯學會、順德區燈謎協會共同承辦,邀請了區內80多位文藝創作者,深入走訪順德區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研究性創作,產出500多件優秀的繪畫、詩詞、燈謎作品。
藝術愛好者參觀順德非遺文化作品。
本作品集擇優刊登了其中的80幅繪畫、130首詩詞及70條燈謎,以形式多樣的文藝精品,為讀者呈現百花齊放的順德文藝創作,以及豐富多彩的順德非遺文化。現場有不少藝術文化的愛好者前來參觀作品展、購買作品集,與幾位作者進行面對面交流,感受順德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仔細品味藝術作品。
“聽說這里有一個非常好的作品展,于是就帶著幾個學生過來參觀學習。今天看到這里有許多關于順德非遺文化的作品,我想學生們也可以吸收到不同的元素,不僅是現代的,還有傳統的,幫助他們打開創作的思路。”來自德勝學校的藝術老師惠勇熾說道。
從小就喜歡繪畫的何潔霞告訴城網君:“我學習絹畫有2年的時間了,這里很多作品就是來自我的老師,雖然老師的畫我平時經常看,但是在現場看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香云紗作為非遺文化被展示出來,我覺得是非常值得順德人驕傲的。”
以香云紗為素材進行創作。
“從2018年的時候開始,我就對順德的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和創作,包括一些習俗和傳統手工藝等等,結合自己的專長將順德的文化傳播出去。”作品集的作者之一佘志凱分享道,其實之前就有參加過許多關于香云紗的活動,對香云紗的制作工藝、歷史文化都有比較深入的接觸和了解。在展廳,觀展人可以看到佘志凱以此為素材,創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
“希望有更多的順德藝術家關注順德本土的文化,將傳統文化以現代的方式呈現出來,將跨界的東西融合在一起,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順德的文化。”順德區慈善會秘書長舒志勇表示,希望將藝術家留在順德,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讓更多的人才扎根順德,實現鄉村的文化振興。
順德區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副主任林亞謹對作品集的七位藝術家進行介紹,并指出:“藝術和非遺的結合,其實并不容易。藝術家需要將非遺提升為一種藝術,通過繪畫、詩詞、燈謎等多種形式,用一種藝術對另外一種藝術進行解讀,將順德的傳統非遺文化以創新的方式呈現、傳承下來。”
活動合影。
活動現場,匯集了各個年齡段的書畫愛好者,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學習。而本次義賣活動所接受的社會捐贈,將用于開展2023年“順德非遺”專題公益美術課項目。
編輯:金易紅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