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我們推出《城網視點》評論欄目,表達城網及關心熱愛順德的網友對順德發展、建設的點滴思考與建議,對順德的每一個進步鼓與呼,為順德的每一步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希望為這座城市的更加美好貢獻我們共同的智慧。
□希望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順德也啟動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主題是:暢享非遺,你我同行,以“非遺+旅游”模式,結合“送出去”和“引進來”方式,開展可游、可賞、可購的非遺文旅體驗活動。
順德有眾多的非遺文化,如香云紗染整技藝、龍舟說唱、人龍舞、八音鑼鼓、粵曲、關帝侯王出巡等,具有嶺南藝術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目不暇接,順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現今,越來越多的非遺文化頻頻“出圈”,回到大眾的視野,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引起大眾對非遺文化的關注。
如何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提升順德非遺文化的影響力。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做好創新牌,另一方面要打好非遺產業牌。非遺文化只有被需要時,它才會有生命力。流傳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歷了一代又一代傳承,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是在不斷以新的方式適應不同時代的社會需要。如今,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變化。如何讓順德非遺文化更加緊密地連接當代生活,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如通過VR等手段,尋找專業行業實現融合發展;通過短視頻、視頻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傳播順德非遺文化,實現新的突破。
對非遺傳承人來說,經營非遺產品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在收益上,一部分非遺傳承人會因為得不到回報而難以繼承,使得非遺傳承后續無人。順德非遺文化需要把可實行的非遺項目實行產業化運營發展,帶來經濟效應,解決傳承人的后顧之憂,為順德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比如陳村粉,實現產業化,不斷地開設門店,推出新的產品,吸引源源不斷的客戶進店品嘗,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又如倫教糕,看似普普通通的糕點小吃,在順德的市場依然火爆。這些都是順德非遺產業化的成功案例,而這些案例就是在不斷適應市場環境以及消費者愛好,不斷為年輕的人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提升自我造血的功能。
此外,順德非遺文化“活”起來,也要在順德的各個學校大力推廣、廣泛宣傳。通過順德非遺文化進校園,讓學校傳承非遺文化,就可以改變過去傳承單一的局面。一方面,順德非遺文化進校園,能夠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接觸非遺文化,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將非遺的傳承面擴大。如杏壇高贊小學,八音鑼鼓進校園已經開展很多年,聘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走進校園講授示范相關知識和技能,先后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生。通過非遺“進校園”,讓其潛移默化間植入青年人的心靈,才能使其生生不息。
想讓順德非遺文化“活”起來,需要凝聚起社會各界的力量,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推動順德非遺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讓順德非遺文化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真正“活”起來。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