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順德的“95后”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他們當中不乏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女青年,扛起了順德“女擔當”。
在2024年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順德城市網推出【她力量,正青春】特別報道,致敬在工作崗位上閃閃發光的巾幗奮斗者們。
在順德區啟智學校里,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有的認知慢于同齡人,有的生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他們陷入了迷茫、失智、孤僻的旋渦,成為別人眼中的“折翼天使”。然而,他們在這里迎來了他們人生中的幸運——一群守護他們的老師。
她們“為人師”,更“為人母”。這群在外人眼中是“特殊”的孩子,在她們眼中是舞臺上最閃亮的“明星”,更是“人間暖心”。城網君帶大家走近順德區啟智學校“95后”小花,看她們與“折翼天使”,與特教崗位的紙短情長。
綻放
“插上”翅膀,讓“折翼天使”飛向大舞臺
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上,兩三只靈巧的醒獅隨著鼓點舞動,頭頂獅頭的少年們伴著旋律做著整齊劃一的舞蹈動作。目光收至臺下,表演團隊的指導老師梁偉堯早已熱淚盈眶,臉上滿是欣慰與感動,更有著對“醒獅”們的濃濃自豪。
一個“緣”字讓梁偉堯從音樂生變成特教老師。
2018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音樂教育鋼琴系專業的梁偉堯,在家人的不解中,選擇入職順德區啟智學校,成為情緒分化課的一名特教教師,是學校文藝板塊的“半邊天”,更是啟智學校孩子們走向舞臺,向外人展示自己的“搭橋人”。
“我與啟智學校,與這群孩子都很有緣分。高中讀書時在啟智隔壁就讀,大學一次偶然給特殊兒童伴奏,讓我重新認識他們,喜歡上他們,并且迫切地想要幫助他們。”談及選擇啟智學校的緣由,梁偉堯的神情滿是愉悅,仿佛做了人生中最有意義的選擇。
在教學中秉承“以樂啟智、以樂育人”的理念。
梁偉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在教學中秉承“以樂啟智、以樂育人”的理念。“我是學藝術的,我想發揮我的所長去幫助這群孩子。在我心中,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可以閃閃發光的,想將他們送上閃耀的舞臺,讓大家都能看到他們。”由她指導的《醒獅少年》舞蹈節目成功作為廣東省優秀節目登上大灣區的舞臺。
與常人不同,對于殘障孩子來說,學習一項新技能要比正常孩子困難百倍。站位、聽鼓點、擺獅頭……在舞蹈排練中,他們一個姿勢要練習100多遍才可能記住,一組動作要練習上千次才能順下。梁偉堯在教學中總是不厭其煩地示范,一遍遍指導學生掌握要領。
燈光下,梁偉堯與孩子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訓練動作。
“你可能都無法想象,我的孩子們現在已經能把醒獅的采青、立肩、上高凳等系列專業動作做出來了。”說到此,梁偉堯臉上盡是自豪。兩年時間,700多個日夜,成千上萬次的動作練習,梁偉堯與醒獅表演隊一起訓練,一起感受汗如雨下的艱辛,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華麗蛻變。“折翼天使”再次插上翅膀,飛向了眾人矚目的舞臺,將大家對他們的詫異盡數化作鼓舞與稱贊。
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讓梁偉堯覺得備受鼓舞。
看到孩子們在臺上閃閃發光,她的眼里充滿淚水。她說:“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困難,我都和孩子們一起面對、一起克服,為這群‘折翼天使’再次插上騰飛的翅膀。”
不斷填充自己的專業知識,梁偉堯漸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特教教師。
廣東省第二屆美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音樂特教組一等獎第一名、教學技能單項獎第一名、專業技能單項獎第一名……在特教崗位工作的時間里,梁偉堯這位“95后”小花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但從未后悔當初的選擇。面對困難與挑戰,她從未退縮,而是主動尋求老一輩教師“授業解惑”,漸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特教教師。
守護
讓孤獨的“星星”成為人間的“暖心”
“來,抓著老師的衣角,不害怕,老師陪你走……”在啟智學校孤獨癥部的特教老師張皓月像往常一樣,開始給孤獨癥孩子做引導,這樣一個簡單的指令,她每天都要重復無數次。這是她每天上課的場景,更是全體孤獨癥特教老師上課的縮影。
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張皓月就入職了啟智學校。
2020年研究生剛畢業的張皓月在招聘會上被啟智學校校長一眼“鎖定”,并招進了學校。起初,張皓月和大多數人一樣,對于孤獨癥孩子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更不知道剛入職的她將面臨在特教教育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初來咋到的張皓月成為了學校新組建的孤獨癥部的“六人團”的新專業骨干,即使她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正式接觸到孩子們的那一刻,她還是被沖擊到了。“他們各自分散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有時候會突然大叫,甚至會突然有攻擊行為,不管我怎么引導他們都沒有回應。”說罷,張皓月臉上也露出一絲手足無措的無奈。
張皓月堅持在教學中兼顧特殊與兒童天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皓月與這群“星星的孩子”開始結下深厚的感情。“他們的世界只有自己,沒有過多的情感表達和意識留影。但當我發現他們開始記得我,開始信任我、依賴我的時候,我內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面對這群特殊的孩子,張皓月始終沒有想過放棄,縱使是受到傷害,她希望孩子們變好的心從未改變。
在于學生朝夕相處間,張皓月對這群“星星”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一次午飯期間,張皓月所帶的班級里面有位心理極度敏感的小男生,在餐盒看到了自己非常不喜歡的食物,瞬間失控,瘋狂地拍打自己頭部,生活老師的引導指令無效。見此情形,張皓月毫不猶豫從身后抱住男孩。但隨之而來的是小男孩毫不留情地咬在張皓月的手臂上,鮮血從傷口滲出。
“我很開心,那一刻他抬頭發現是我后,眼里閃過一絲清明,抱著我的手臂冷靜下來,我也知道了我成為了那個他可以依賴的人。”張皓月緩緩拉起右手衣袖,露出小臂處一個清晰的咬傷疤痕。看著傷疤,她卻因當時小男孩記得她而露出一絲笑意,并沒有任何的責怪與抱怨。
專業能力的成長,也是她不斷突破教學難題的“法寶”。
孤獨癥孩子也被外人稱為“星星的孩子”,因其孤僻和一些不合理的行為讓人存在距離感。但在張皓月看來,他們并不是天上遙不可及的“星星”,而是世間最純凈的“暖心”。
一個無言的擁抱,一次溫柔的撫摸,一陣歡快的跳躍……這些都是這群孤獨癥孩子表達友好的方式。“他們不是離我們太遠,而是他們不會表達。”與最開始來到學校是為了發揮自己能力不同的是,現在的張皓月在發揮自身價值的同時,更是在用心地守護著這群“星星”,希望通過自己的引導,讓他們能向普通特教孩子邁進一步,為每一個這類孩子的家庭減去一份憂慮,增添一抹希望。
潤物無聲,學而為人。
三月春華,啟智學校一角的紅色木棉花正在恣意綻放。隨著晨光升起,伴著課間操的音樂節拍,一聲聲悅耳的笑聲在校園蕩開,一份溫暖活力美在此氤氳。這份美,有著一朵朵“95后”小花的付出,更是全體啟智學校老師用心用情為這群“折翼天使”點亮希望之燈的努力。
相關報道:
編輯:劉遠雄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