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2024)”發布入選名單。其中,由順德區社會創新中心申報的案例《“黨政社企民”協同共治——全面推廣社區營造“1+4+X”創新基層治理的“順德實踐”》在全國724個案例中脫穎而出。
順德社區營造創新基層治理經驗走向全國
據悉,順德自2013年起持續開展社區營造實踐,創新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以城鄉社區為單位,以項目為紐帶,搭建“區-鎮-村”三級協同、“黨-政-社-企-民”多方參與的縱橫聯動體系,依托順德社會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區社創中心”)智庫和樞紐平臺構建專業支持體系,按照“試點先行-深化完善-推廣拓展-全面覆蓋”四個階段漸進發展,走出順德特色的黨建引領社區營造“1+4+X”模式,推動基層社會事務的多方參與和合作共建,構建黨領導下富有活力的協同共治格局。
有順德特色的黨建引領社區營造“1+4+X”模式
截至2024年6月,全區累計有180個村(社區)開展社區營造實踐,占全區村(社區)87.4%,打造“社區營造之星”66個。
在全國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群年會上,順德社區營造獲好評
筑牢縱橫聯動網絡,治理體系系統化
通過多年來大規模社區營造實踐,目前順德已形成“區鎮村”“黨政社企民”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網絡,實現基層治理從治理條塊分割、資源分散到統籌有力、協同共治的轉變。區委政法委加強政策引導、統籌指導和資源提供,并建立黨政各部門、區鎮村之間溝通協調工作機制。區社創中心為鎮(街道)、村(社區)提供業務指導、項目孵化、人才培育、資源鏈接等綜合支持。各鎮(街道)職能部門實施社區分階、分類指導,配套資金和培訓資源推進社區營造工作。各村(社區)黨委引領構建片區、村(居)民小組、網格、小區各級黨組織體系,凝聚社會組織、居民、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營造實踐。
順德每年初組織區黨政部門、各鎮(街道)綜治委以及村(社區)“兩委”、社會組織代表開展社區營造工作部署會議和交流會
同時建立強有力的社會協同體系,撬動基金會、區鎮慈善會、企業等社會資源參與基層治理,如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和美社區計劃”投入1.51億元、資助881個項目;161個村(社區)成立社區基金,向企業、群眾募集資金超1億元,改善了基層治理缺人、缺錢的困境。
夯實人才隊伍支撐,實踐主體多元化
區黨政部門協同區社創中心,聯動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清華大學等資源,開展社區營造提升班、基層治理人才研修班,建立“書記交流互學平臺”,組建鎮-村社區營造核心團隊,培育基層治理人才。截至2024年1月,舉辦超425場培訓,覆蓋鎮(街道)、村(社區)和社會服務機構,參與人員逾1.6萬人次,培養“頭雁”483人。區內優秀實踐者還化身成為社區營造推動者,形成“講師團、通訊員、指導員”三支隊伍。
順德區社會創新中心開展樂從鎮2024年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主題培訓班
2024年順德區基層治理人才研修班在清華大學舉辦開班儀式
村(社區)還通過挖掘培育社區骨干和社區組織,培育社區內生發展力量。截至2023年底,發掘社區各類人才2500多人,孵化培育社區組織1357個,超過120萬人次參與社區活動和服務。
項目與實務化驅動,實踐路徑特色化
順德采取“扶持優秀項目+創建社造之星”策略,充分發揮區社創中心綜合支持作用,通過創投資金扶持、工作手冊指引、評價體系促建、指導員隊伍結對賦能等方式,使鎮(街道)、村(社區)開展社區營造工作有資源、有方法、有抓手。截至2023年底,區級資金投入3526萬元,帶動鎮村和社會資金9440.12萬元,落地項目346個,支持村(社區)走出順德特色的黨建引領社區營造“1+4+X”模式。
2024年6月,順德區2023年度“社區營造之星”村(社區)授牌
“順德社區營造之星”倫教荔村積極探索“1+2+5+N”小區治理模式,打造“鄰里互助和民主協商”平臺
“順德社區營造之星”勒流眾涌發動企業、鄉賢共解社區基金,共謀社區發展
矛盾化解抓小抓早,解決問題高效化
順德社區營造以抓源頭、治未病為導向,通過重建干群信任關系,建立矛盾協商機制,暢通黨群溝通渠道,提升居民法治道德教育,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產生,并且通過與基層黨建、鄉村振興、民主法治、文旅發展等基層事務有機融合,實現民生福祉的擴面提質,以及治理頑疾的破題攻堅。
推動了問題村從“軟弱渙散”到“善治有為”,如華口社區曾因歷史遺留問題受群眾誤解,通過開展長者素食飯堂回應需求,調動黨員、志愿者與在地企業出資出力,促使居民關注當下服務共建,用柔性治理促進矛盾軟性消化,營造了凝心聚力的社區氛圍。
容桂華口長者志愿者帶領青少年體驗農耕文化
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的新問題,取得實績。據悉,振華社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推進“三師進社區議事會”,以參與式規劃實現“自己家園自己建”,架起社區黨委、業主、物業等多方“共治橋”,入選2022年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針對近年住宅小區矛盾糾紛多發,府又社區、南華社區、古鑒村創新實踐住宅小區治理“三紅”工作法,入選2023年佛山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
康富花園老舊小區改造“榕樹下民生對話”
康富花園老舊小區改造,設計師、規劃師、建筑師“三師進社區議事會”
提高了社區可持續發展動力,將文化、物產、生態資源轉化為治理資源,打造了“升平蠔宅藝文空間”“大墩藝術島”等一批集藝術教育、地方經濟、基層治理等于一體的公共藝術空間,探索出“桃源龍涌”“桑麻黑毛節瓜”等特色鄉村文化品牌和社區產業經濟,推進社區基層治理自我造血,為發展新時代人文經濟學提供“順德樣板”。
“和地在創”社區藝術空間·文化錨地改造前
引入慈善基金、商業贊助、藝術家團隊改造活化老舊建筑,打造社區藝術營造樣板
容桂龍涌口村“桃源龍涌”第二屆農耕文化節
下階段,順德將繼續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工作部署,發展和打造順德新質治理力,為推動順德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優質生態。
編輯:貞華
來源:順德區委政府委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