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老舊建筑,不止于對其進行表面的翻新與修繕,而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繼承與創新發展。
12月13日下午,“順建之美 圳相見”——2024年順德區老舊建筑活化建設文旅空間推介會(深圳站)在深圳市南頭古城IF工廠舉辦。現場向廣大深圳企業家、設計師等嘉賓推出36處可供活化的老舊建筑資源,重點推介了大良、陳村、杏壇、均安四個鎮街,包括大良寶華巷、杏壇青田古村在內的25處老舊建筑項目,促進深圳—順德兩地文化交流及合作,傳承城市歷史、傳遞城市之美。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劉智勇,順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紅兵參加了活動。
亮家底,順德推介36處可活化老舊建筑資源
推介會上,順德展示了豐富的老舊建筑資源“家底”,推出36處可供活化的老舊建筑資源。
現場,大良、陳村、杏壇、均安四個鎮街依次上臺,集中推介了各自轄區內極具特色和開發價值的古建筑群,包括大良名揚里片區、大良鳳嶺公園青少宮片區、陳村新欄路舊改項目、陳村千禧紙廠、杏壇青田古村、杏壇左灘新街古村、均安星槎磚廠、順德磁電廠等25處老舊建筑。這些項目涵蓋古建筑群、舊改項目及工業遺址等不同類型,極具特色與開發價值。
大良名揚里片區是清代中末期官商顯貴宅邸聚居之地,工商業興旺,也是大良古城傳統歷史風貌集中體現的街區。片區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適合發展武術、舞獅展示、藝術館、茶館、民宿輕餐飲等。
目前,名揚里片區已經實施了部分改造,比如石板路經過修繕平整,并融合大良魚燈的特色民俗元素,用作藝術裝點。值得一提的是,藏在巷子中的名揚里藝術館已于去年完成修復,并正式對外開放。藝術館內設5間展館,展示多幅油畫和雕塑作品,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藝術空間。
呈優勢,順德多維度推動老舊建筑活化
當前,在老舊建筑活化實踐方面,順德已取得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果。自2022年起,順德積極響應“百千萬工程”,率先在佛山市開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嶺南廣府文脈傳承試點工作,組建高規格工作領導小組和專業專家委員會,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區鎮聯動、政企合力、社會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秉持“保護為主,品質優先”原則,建立閑置資源庫,以“低租金、長租期”優惠政策推動項目落地。
2023年成功打造出大良華德里·舍、杏壇和之梁公祠·和之美學館、樂從一如·文旅、龍江左灘3500書屋等多個優秀活化案例,入庫項目達56個,撬動社會資金超1.5億元。其中,龍江左灘3500書屋由舊蠶房改造而成,不僅成為時尚閱讀空間,還為村民提供文化藝術公益服務,榮獲2023年度全國最美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如今又新增二高舞蹈實驗室,實現當代藝術與鄉土民俗的有機融合,成為老舊建筑活化的典范之作。
“深圳作為世界設計之都,是創新與創意的匯聚地,擁有眾多富有才華與激情的企業家、設計師以及豐富的設計資源。順德希望借助深圳的平臺優勢,引入更多優質資源,為本地老舊建筑活化注入新的活力與靈感,促進兩地在文化旅游領域的協同發展。”推介會現場,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劉智勇表示,順德具有緊鄰廣深的地理位置、聞名遐邇的順德美食、得天獨厚的文化傳承、強大的經濟實力等多方面優勢,為老舊建筑活化及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其中,在文化傳承上,順德擁有不可移動文物464處,居佛山五區之首,另有55處佛山市優秀歷史建筑,且50個村落列入佛山市古村落活化名錄。老祠堂、舊民宅、青磚房、鑊耳屋等文化遺存遍布城鄉,與嶺南水鄉風光相互映襯,勾勒出充滿詩意與古韻的畫卷。
順德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黃宇恒表示,深圳是世界設計之都,是開放之城,此次順德區的推介會第三站在深圳召開,有利于進一步鏈接大灣區資源,將美學理念融入“百千萬工程”實踐,探索老舊建筑活化利用良性循環機制。
展未來,打造“順德范式”文旅新空間
建筑的活化利用之道,一直是一個常議常新的話題。
讓古建筑在保留歷史原味的基礎上,活化出新“故事”,成為彰顯一座城市文化的“名片”,各地都有鮮活的案例,彼此都有借鑒的可能。唯有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汲取成功經驗、匯聚多方力量,才能讓古建筑更有“煙火氣”“文化味”“人情味”。
推介會上,兩地參會人員圍繞如何推進歷史建筑保護與城市發展相融合進而實現“活態傳承”,如何以美學思維扮靚城市,助推城市品質提升等議題,來自深圳、順德兩地的參會人員展開深入的互動交流,為古建活化建言獻策,提供新思路。大良街道黨工委委員羅婷茵說,南頭古城在建筑藝術空間打造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大良學習借鑒,希望引入更多深圳優質資源,借助文旅推動大良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最美大良。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禤文昊指出,活化老建筑是持久事業,應平等看待各時期建筑,并鼓勵年輕人積極參與其中。
接下來,順德將繼續為老舊建筑活化建設文旅空間提供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撐,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則,推動一批老舊建筑活化為民宿、書屋、咖啡屋、藝術家工作室等“順德范式”文旅空間,讓更多“顏值在線、內外兼修”開放、交流、共享的文旅空間融入群眾生活,打造聚攏人氣的“打卡點”,帶動周邊文旅消費,促進鄉村文旅融合振興發展。
編輯:韋佳麗
通訊員:潘佩婷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