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全區10鎮街黨校煥新啟用,順德各鎮街的培訓工作都有了新環境。
樂從鎮委黨校煥新啟用后在培訓室開展培訓。
順德全面推動鎮街黨校提檔升級的成效,不僅體現在硬件擴容,還在軟件提質、課程創新、制度規范等方面入手,從“面子”到“里子”全面提升,推動全面實體化運作,各鎮街黨校還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如今,順德構建起覆蓋全域的基層培訓陣地,為基層治理與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硬件升級:從“小而散”到“大而全”
據介紹,順德鎮街黨校的煥新升級以“功能整合、智慧賦能”為導向,實現教學空間擴容與設施現代化。部分搬遷至新址,部分在原址擴建或提升。全區10個鎮街黨校總建筑面積達2.3萬平方米,其大小在1200~6000平方米之間。
各鎮街黨校均建成容納150人、80人、50人的多媒體教室各1間以上,容納15~20人研討室均增至4~6間,均配備桌椅、電腦、投影儀、音響等配套設施,共新增“讀書吧”、主題展廳和運動場等20個,共新增圖書超萬冊。
校內均矗立著“實事求是”的校訓碑刻。
此外,各鎮街黨校均在正門醒目之處,掛上“中共佛山市順德區XXX鎮(街道)黨(工)委黨校”牌匾,校內均矗立著“實事求是”的校訓碑刻,各“讀書吧”中紅色書籍占據半壁江山,校內設立了本地黨史主題展廳。
比如,北滘鎮委黨校有6000平方米的規模,融合黃龍書院資源,打造開放式黨校體系。其圖書館、運動場免費向群眾開放,既是學習陣地,也是社區公園,實現“大門常開”。
北滘鎮委黨校與黃龍書院融合辦學。
龍江鎮委黨校原址升級改造后,形成“雙主會場+多場景研習”布局,配備沉浸式學習展廳,串連甘竹灘洪潮發電站等歷史資源,鞏固省級示范點成色。樂從鎮委黨校引入綠美生態與嶺南文化元素,構建“一廳一室一坊一閣一院”現代化格局,智能設備覆蓋階梯教室、思辨坊等空間,容納量達450人。陳村鎮委黨校搬遷至歷史悠久的仙涌村紫陽學校,并進行升級改造,黨校占地面積擴容至3800平方米。
勒流街道工委內的方志驛站。
倫教街道工委黨校設有紅色讀書角、先鋒交流區。
容桂街道工委黨校培訓室。
此外,各黨校注重細節優化:勒流街道工委黨校更換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增設無線音響;杏壇鎮委黨校結合黨校與其他功能的融合,配備有乒乓球室、足球場、籃球場等運動場地,以便培訓過程開展拓展活動。均安鎮委黨校和2024年建成的環山足球場相鄰,與鎮黨群服務中心其他場室可實現共用,有效擴大空間。
杏壇鎮委黨校整合足球場等資源開展教學。
因此,順德區各鎮街黨校的硬件提升不僅滿足培訓需求,更成為展示黨建成果和特色的窗口。
軟件提質:創新機制鍛造“紅色引擎”
有了“面子”,更有“里子”。鎮街黨校在提升中,除了“硬實力”提升,更體現在“軟實力”突破,在師資隊伍、管理模式、教學創新及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突破。
目前,各鎮街黨校均已配備專職副校長,100%由熟悉本鎮街情況、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干部擔任;在原來每個鎮街黨校僅有1~2名黨建指導員兼職的基礎上,均配備專職工作人員2人以上。如今,10鎮街黨校專職工作人員實現由0到35人,其中40歲以下22人(30歲以下8人),研究生3人。
容桂街道工委黨校舉辦“頭雁先鋒”講師團成立暨“萬名黨員進黨校”黨員干部大輪訓。
制度建設與運作規范上面,順德建立了區鎮黨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鎮街黨校領導工作制度、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等,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學制和培訓方式等,確保各鎮街黨校建設互促共進、同頻共振,提升鎮街黨校培訓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目前,各鎮街黨校出臺了涵蓋辦文、財務、保密、教學和科研等內部管理制度,構建起訓前籌備、教學管理、后續反饋的干部教育培訓制度閉環。內部制度規范以來,各鎮街黨校安排1天以上的培訓班次占培訓總數50%以上,分組研討和實地調研等方式在重點培訓班次中實現全覆蓋。
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順德先后舉辦鎮街黨校系統師資培訓班、培訓工作者培訓班,分2批選派10名專職人員到市委黨校跟崗學習,組織專職人員前往東莞、廣州等地鎮街黨校示范點考察學習,提升了培訓組織能力、科研咨政能力、課程開發能力。
大良街道工委黨校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簽署合作意向書。
勒流街道工委黨校開展紅色積分實踐教學。
與此同時,各鎮街也積極發揮各自優勢推進人才提升、課程體系建設等。大良街道工委黨校與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共建“四大學院”,聯合開發專題課程;陳村鎮委黨校深化“校校合作”,探索“黨校+高校”模式,提升課程專業性。勒流街道工委黨校首創“紅色積分制”,將預備黨員參與基層治理納入考核;均安鎮委黨校推出“基層點菜+黨校端菜”送課服務,精準匹配需求。
在管理機制上,各黨校強化制度閉環。北滘鎮委黨校提煉“1234”工作法則,以“雙循環”體系推動學用結合;容桂街道工委黨校建立“五庫”(師資庫、課程庫等),實現資源系統化管理。
均安鎮委黨校開展灣區學習專項培訓。
本土課程:紅色基因與產業實踐深度融合
本土資源是重要的培訓內容。各鎮街黨校深挖本土資源,將紅色教育、產業特色與基層治理經驗轉化為生動課程,形成“一鎮一品”教學品牌。
目前,區委黨校牽頭,通過外引國內優秀資源和內培本地特色資源等方式,開發本土優質課程10門。比如北滘鎮的《傳承改革開放精神 為千億大鎮再出發貢獻青年力量》獲評全市黨校系統精品課。
倫教街道工委黨校依托三洲革命老區,用好“紅心”資源與力量,創新"五心引領"培育模式;杏壇鎮委黨校以東村村革命老區紀念碑為核心,打造“1+6+N”課程體系,用水鄉故事詮釋理論。
產業方面,倫教街道工委黨校提煉周大福“金鑰匙”黨建工作法,建設珠寶產業現場教學點,賦能培訓工作;北滘鎮委黨校以廣東工業設計城為案例,開發《黨建引領設計驅動》課程,講述千億大鎮發展邏輯。
龍江鎮委黨校充分用好甘竹灘洪潮發電站等本土素材開展教學。
基層治理也形成案例,龍江鎮委黨校將“順德百個黨支部優秀案例”轉化為課程,培養案例負責人擔任講師,并充分用好黨校周邊博物館資源開展系列本土化特色教學;陳村鎮委黨校開設花卉年桔產業電商直播班,推動傳統行業與新業態融合。
陳村鎮委黨校充分用好紫陽學校的歷史資源,開展本土化、沉浸式、場景式教學。
人才培養方面,勒流街道工委黨校聘請“土專家”“田秀才”22人,將基層治理案例轉化為課程。樂從鎮委黨校推行“干部上講臺”,鼓勵中層干部、村居骨干分享經驗,以“能者為師”激活本土智慧。
此外,各黨校注重“行走式教學”。勒流街道打造“1+22+N”現場教育資源,形成8條紅色路線;樂從鎮串聯10個分教點,讓“黨建鏈”銜接“產業鏈”。
杏壇鎮委黨校有非遺文化展廳和水鄉文化展示展廳,并用好水鄉文化資源開展培訓。
順德鎮街黨校的升級不僅是空間與設施的煥新,更是基層黨建與治理能力的躍升。通過硬件夯實陣地、軟件激活效能、課程扎根本土,各黨校正成為錘煉黨性、培育人才、服務發展的“紅色熔爐”。未來,隨著本土課程深度開發與校地合作深化,這一“紅色矩陣”將持續為順德高質量發展注入思想動力與人才活力。
編輯:萬家長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