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城市化帶來的小區構成了絕大多數城鎮居民生活空間的基本單元,在工業化較早的珠三角地區,許多農村居民也紛紛洗腳上岸,住進了城鎮的小區。
一個小區絕不僅僅是家庭休憩的地方,更是一個公共的生活空間。舉凡小區的供水供電、娛樂健身等公共設施、保安保潔、乃至一草一木,無不關系小區每戶家庭的生活質量。那些抱持“關起門來成一統”的想法的人,實際上也遠不能置身小區公共事務之外。
大良順寶花園小區業主抗議物管公司單方面提升物管費、雞洲長豐苑業主炮轟衛生“真空”、大良金域灣業委會與物管公司因電梯困人事件對峙……近年來,順德區內的小區矛盾屢屢見諸報端,類似物業費調整和征繳糾紛、更換物管糾紛、管理缺位糾紛等問題十分突出,這些都是處于早期階段的物業管理必然會遇到的難題。策劃成立業主代表協會,正是社會創新中心破解上述難題的一項最新探索。
■小區矛盾核心:利益之爭
物業管理始于1860年代高速工業化時期的英國,上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開始興建住宅小區,現代物業管理從香港傳入內地。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國內的物業管理在普及的過程中,暴露出的矛盾與問題日顯突出。
現實中,許多物管公司往往先于業主人駐小區,對于慢慢遷入的業主,往往以管理者自居,費用定價毫無商量,重視收費大于提供服務。對于業主的維權行動,物管公司往往也是以阻擾業主成立業委會、阻擾業主代表大會表決、分化維權業主等形式盡力打壓。
矛盾的另一面是,迅速增加的小區居民,尤其是原先處于自然散居狀態或住單位福利房的居民,對于成為小區一員后所擔負的“公共責任”概念模糊,在裝修、烹飪油煙、寵物排泄等等方面我行我素,絲毫不顧及是否侵害公共利益;有相當多的業主還沒有樹立“花錢買服務”的觀念,在交韌業費時生怕自己“吃虧”,甚至找各種理由拖欠物業費;還有業主誤認為物管應該對小區事務“無所不管”,無論大小問題都習慣找物管理論。
與日俱增的小區糾紛的大多聚焦于“收費”問題。由于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分別從買賣方的立場出發,在收費標準、費用使用公開上難以達成一致,往往產生“業主因不滿意服務不愿交費、物業管理公司因收費難價格低不愿服務”的矛盾局面。
由于各自的利益訴求差異巨大,過去又卻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矛盾在所難免。說到底,小區管理“難”,難在一個“利”字。而要厘清各方的利益,必須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協商機制。
■破題關鍵:建產協商機制
廣東省業主委員會協會籌委孫威力認為,業主應把物管公司當成“管家”而非“敵人”,這點出了物業管理的實質是業主一物管間的委托服務關系。
物業管理說到底是一種服務性行業,它要靠為業主、租住戶以及居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而贏得客戶青睞。物業管理的性質主要是“服務性”的,寓管理、經營于服務之中。既然厘清了這層實質關系,那么在小區管理中,業主理所當然應居于“雇主”地位,物業公司則是受聘于業主的“管家”,而物業管理費則是業主支付給管家的服務費;對于不稱職的管家,業主有權“炒魷魚”。
但是在現時中,業主往往在小區管理中難以占據主導權。由于天然的力量不對等,單一的業主要與物業公司進行利益博弈困難重重。業主唯有通過業委會組織起來集體發聲,才可能改變這種力量的不平衡。
因買房而聚居在一起的小區居民,沒有了傳統社區那種血緣、業緣紐帶關系,鄰里關系生疏、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比較普遍。由于業主委員會成員屬于義務性質,因此在許多小樓盤,很難有熱心人承擔業委會的責任。很多人都是在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后,才開始關注小區的公共事務。
目前,順德的諸多小區存在著缺少業委會,或者業委會弱小而維權無力的困境。2012年的資料顯示,在大良街道的231個樓盤中(7個在建),已成立業主委員會近115個,約占50%。而那些已成立的業委會中,真正運作的好的也不多。
組織松散的業主,在碰到利益損害問題時,由于沒有理性表達權益的組織渠道,不是選擇忍氣吞聲,就是容易采取打砸、辱罵、拖欠物業費等非理性的宣泄方式。顯然,只有讓每個小區都通過業委會這個自治主體理性表達權益,才能改變這一局面。
為了革新物業管理模式、紓解當前順德的物業管理困局,2014年3月26日,順德社會創新中心聯合西山上筑、金域灣等小區業委會共同成立了順德區業主代表協會。根據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的查詢結果,順德業主代表協會是廣東首家,這使得順德在創新小區治理方面又再次走到了全省前列。
根據設計,成立后的業主代表協會將在政府、街道、居委會、物管公司與業主委員會之間發揮溝通協商平臺的作用,還將幫助沒有成立業委會的小區建立業委會,努力實現全區業委會的全覆蓋。同時,為了幫助業委會的走向成熟規范,協會還將培訓業委會成員、規范業委會的運作,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
在業委會普遍建立起來后,他們如何與物管公司博弈?在過去,由于各萬訴求不同,彼此怨氣重,要平心靜氣坐下來聆聽彼此立場難上加難。因此,業主代表協會今后必須注重協助業委會、物管公司建立平等協商機制,培養雙方理性的表達利益、協商解決方案的能力。業主代表協會不單純是業主維權組織,更是各方的利益協商平臺。有了長效的對話機制,業主和物管公司之間的信任關系才有望慢慢重塑。
在這個過程中,還需重視凝聚小區人心、讓居民學會自我管理。社會學的研究表明,改變必須是一種主動與自發的過程,如果改變對象不是發自內心主動要求改變,這種改變就只能是表面的改變,治標而不治本。因此,要改變小區管理的亂狀,必須激發業主維護自身利益、管理公共資產的動機與愿望,讓他們在參與利益表達中增進鄰里感情、培養小區認同感。
★西山上筑:和諧共管何可能
圍繞小區停車場的收益問題,大良西山上筑小區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關系一度十分緊張。當時,小區業主發現物管公司未經同意,在小區公共空地上建設收費停車場,遂提出分享收益,遭到物管公司強烈反對。
在業主提出要走法律渠道維權后,物管公司一氣之下動用機械鏟平了停車場。業主們也不甘示弱,著手自籌經費、辦報批手續,自己建設停車場。看到業主們的理性行動,物業公司的態度軟了下來,而業主也意識到車場未來酌管理維護還是得依賴物管公司,雙方最終同意共建停車場、共享收益。
經過停車場收益風波,業主和物管公司都意識到了協商的重要性。后續的電梯廣告收費、空余場地出租,物管公司事先主動與業委會商量;而業委會平時籌備小區活動也總不忘叫上物管公司的職員。從共建停車場開始,西山上筑逐漸實現了業主一物管公司的和諧共管。
★經語:小區是社區穩定的基石
小區管理的實質是小區居民的自治。通過業委會與物業管理公司的協商機制,小區居民可以充分參與小區事務,學會理性的利益表達和自我組織,這實際上是一種基層的民主操練。因此,在業主代表協會成立儀式上,在場一位嘉賓的話“小區的民主搞好了,中國的民主就有希望”,引起了在聽眾的廣泛共鳴。
可以說,大部分城鎮居民都是或將是小區業主,小區安定了,社區也就安定了,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也就有望實現。期待業主代表協會能團結起全區的小區,促成這
種良性轉變。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