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全社會共同關注,才能讓長者臉上的笑容更燦爛
編前語:近年來,大良養老事業蓬勃發展,在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方面帶來民生福祉,讓長者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養老事業的發展,一方面體現政府加強民生事業建設的執政理念,另一方面,提升長者的晚年幸福感,增強百姓的歸屬感。11月11日起,順德城市網聯合大良街道辦推出《暖夕陽,我們在大良》系列報道,全面展示大良養老事業的發展,并形成一種全社會關注養老事業的氛圍,傳承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鐘柳梅) 11月9日早上7點30分,順德大良八坊天橋籃球場,和著微風,迎著朝陽,一群大媽耍起了剛柔并濟的太極,大良近良退休職工李桂芳就在其中。早上耍太極,晚上跳廣場舞,偶爾還被受邀上臺表演,相比剛剛退休那年的寂寞和無聊,李桂芳稱現在的生活充實、開心、快樂、幸福。事實上,李桂芳是大良眾多長者晚年生活的一個縮影。
大良街道共有60歲以上長者約3.6萬人,其中80歲以上長者約4100人,像李桂芳一樣對自己在大良的老年生活感到幸福快樂的老人不在少數。順德城市網記者從大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大良養老事業蓬勃發展,早已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養老機構服務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送上門,社區養老出門就能交到朋友,尤其是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探索出新型的日間托養服務,切合長者需求,讓他們過上更幸福、豐盛的晚年生活。
越到晚年,長者需要的關懷更多
鳳城養老:每年1500萬元用于養老服務工作
一直以來,大良街道都秉承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每年投入約1500萬元用于養老服務工作。每年的重陽節,全民敬老的氛圍十分濃厚,各社區開展不同形式的敬老活動,譬如舉辦敬老宴,為長者送油送米送利是,熱心企業或社會人士為養老事業踴躍捐款等。
除了節日的慰問和祝福,如何讓長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溫暖更為關鍵。大良北區居委會書記吳國雄接受順德城市網記者采訪時表達了這樣一種心聲:他希望每一位長者都健康快樂長壽,只有老人身體好了,年輕人才能安心做事,更有助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目前,大良21個社區(村)已掛牌成立退管服務站,根據實際情況全面開展退管服務工作,將退管服務內容和設施建設融入其中,建設成具有綜合性、多功能、內容豐富的服務陣地,更好地服務轄區長者。由熱心社會人士自籌資金在全區率先開辦的首個愛心長者日托中心,先后在北區和府又設站,為周邊數個社區的長者提供日間照料,符合政府救助條件的長者享受免費服務,目前日托中心的會員約有270人。
大良街道在居家養老服務方面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居家養老上門服務,二是平安鐘服務。前者服務主要為醫療協助、心理疏導、娛樂休閑、家居清潔等。
吃上“愛心餐”,長者不再為煮飯的事情而煩惱
亮點紛呈:構建完善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互為補充
我們可以看到,大良在推進養老機構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推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平安鐘服務,并切實為老年人落實各項福利政策,加強養老隊伍建設。并逐漸形成了以養老機構、社區服務、居家養老等為基本陣地的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在為老人們提供貼心的服務之外,迸發出強大的能量不斷吸納社會力量與各類人群積極投身到大良的養老事業。
亮點一:活力四射,鳳嶺老年大學成“文化養老”范本
在這里,學生不是稚氣未脫的學生,而是滿頭銀發的學生;在這里,學習、考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修身養性,活出另一種精彩活力。這,就是順德鳳嶺老年大學。
已有25年歷史的鳳嶺老年大學面向廣大退休干部、職工以及社會各界老年人,積極實施“快樂教育”,從開辦初期的3個班擴大到現在11個專業15個教學班,包括聲樂、舞蹈和經絡等,二十多年來,培養了超過3600名學員。目前已成為省內知名的老年大學,是老年人學習、娛樂、休閑、鍛煉、歡度晚年的美好家園,常務副校長佘煒還先后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敬老之星”和“順德好人”等。
今年10月29日,順德鳳嶺老年大學為70周歲長者舉行敬老祝壽大會,當日展演的節目,幾乎全部由鳳嶺老年大學的長者演出。今年76歲的黃銳萍長者,是聲樂班的學生,她說小時候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沒法上學,參加工作后沒有時間上學,到了退休,終于能在鳳嶺老年大學的教室里,安安靜靜地做一名學生,把過去失去的東西補回來。現在,她已經“重返校園”16年。
據佘煒介紹,鳳嶺老年大學現在推行文化養老,讓有藝術特長的老人多上臺表演,優秀的節目還受邀到學校或社區進行表演。上學期,總共有41人次參與文化演出。佘煒說,唱、跳、朗誦、小品、快板等各種文化活動形式,讓老人心情舒暢,減少疼痛,健康快樂。
鳳嶺老年大學的每一個學員,雖然歲月增添,體力漸減,但心胸開闊,志存高遠;雖然閱歷豐富,卻仍孜孜不倦,追求新知;雖然無職無權,卻仍奮斗不息。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在這里,愉快地實踐著人生的價值。
亮點二:慕名而來,只因養老機構環境好服務好
除了鳳嶺老年大學作為“文化養老”的典范引發社會關注之外,一些專業且貼心的養老機構也因其環境、服務等方面的投入和優勢成為大良養老服務的一大特色。目前,大良街道有鳳城敬老院、頤年苑、大門敬老院共3家敬老院,共有床位數541張,總入住人數512人,其中鳳城敬老院、大門敬老院約100%的入住率。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德勝頤年苑擴建后總建筑面積超過9000平方米,新建的兩棟大樓為連體樓,主樓是老人公寓,高7層,公寓內有雙人房、單人房、特護房、醫療室等,還有活動室、休息室等多功能室,并配置冷暖空調,電視機、洗衣機以及監控設備等。由于德勝頤年苑環境優雅、干凈整潔,服務多元化,不少其他鎮街、或者祖籍是順德的外地老人都想慕名到該敬老院中養老。
如今走進三家敬老院,你會發現多了一些特殊的身影,她們就是社工。大良轄區內的敬老院已有社工機構進駐,他們因地制宜,為社工服務提供固定的辦公室、心理輔導室、多感官治療室等。院舍員工亦能積極配合社工工作,讓社工能盡快了解養老機構,服務對象,以及協助其盡快進入角色。
11月9日,順德城市網記者走進大門敬老院,在粵曲欣賞室看到很多手工藝品,包括創意小擺件、紙花等,進駐在這里的社工告訴記者,這是她們和長者一起動手制作的。此外,社工在敬老院還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這不僅能加強長者之間的溝通互動,也能有效防止長者因走進心理誤區而導致的傷害。社工進駐養老機構,不僅為養老機構帶來了新的活力,更為養老機構帶來了繽紛的色彩。
亮點三:各取所需,社區養老陣地多隊伍活躍更有歸屬感
大良北區66歲的退休職工翁松宜長者對記者說,退休之后不用上班了,只能靠社區。這也就意味著,社區成為了眾多退休老人尋找寄托和歸屬感的重要區域。近良長者李桂芳說,晚年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身體健康,想讀書有學校,想跳舞有場地有隊伍,想表演有舞臺,“絲毫不覺得老人就什么都干不了。”
確實,記者了解到,大良目前有星光老年之家24個,分布在轄區內社區(村),為長者活動保證了場地。無論是早上、下午還是傍晚,無論是公園、小區還是活動中心,你總能找到那么一些文體活動隊伍,在快樂地歌唱,歡快地起舞,演繹著熱情和精彩。
11月9日下午16點,記者走進大良北區羅學熞紀念大樓和吳宗偉文體活動中心,發現這里熱鬧非凡,陣地被充分利用起來,當日就有交誼舞小組、民族舞小組、書畫協會等文體活動隊伍在練習。
2014年,大良街道21個社區(村)已掛牌成立退管服務站,全面開展退管服務工作。大良街道財政投入資金,補貼社區(村)活動場地修繕、扶持長者活動隊伍建設、支持日常開展退管服務工作等。以北區社區退管服務站為例,綜合利用室內外場所,包括北區吳宗偉文體活動中心、羅學熞紀念大樓、北區錦繡文化廣場、桂畔文化廣場等,其中,室內活動場所達到1800多平方米,設有曲藝室、棋牌室、舞蹈室、閱覽室、書法室、心理咨詢室、攝影室等功能室;集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的室外活動場所共2600多平方米。組織群眾成立了交誼舞組、大合唱組等12支文體活動隊伍,豐富長者的退休生活。
亮點四:先行先試,發動社會力量豐富養老服務體系
養老服務業已經進入社會化養老階段,除了加強養老機構建設,更要引入社會力量,盤活民間資本,豐富整個養老服務體系。
大良在這方面也先行先試,熱心社會人士自籌資金在全區率先開辦了首個愛心長者日托中心,這是介于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一種折中形式,也是大良在探索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服務的新模式。日托中心的經營收費主要靠收取長者的會員費用及日托費用,該中心也獲得了政府扶持、民間資助、各項慈善大賽的資助等共約59萬元。
愛心長者日托中心為社區內生活自理難、白天家中無人陪伴的老人和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有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等日間托養服務。目前,兩個站點的會員超過200人。凡50歲以上長者,經評估后便可享受日間的全方位照料。除了提供各種活動場所,中心每天還開設各種健康教育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15日,社會熱心人士贊助大良600多位長者在龍的酒樓喝早茶,來自長者日托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鳳嶺老年大學、居委會退休干部及一些長者代表共600多人歡聚一堂,感受節日的溫暖。
一唱一跳,唱出了內心喜悅,跳出了青春活力
未來趨勢:以長者需求為導向,提供多元化服務
在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養老這一主題頗受關注。建議指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這意味著,以長者需求為導向,通過多元化的服務,打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晚年生活必將成為一種趨勢。
事實上,大良乃至順德,對養老事業的關注和力度在不斷地加大。在今年3月5日,順德區召開第十二屆黨代會第五次會議,根據順德區委黨聯辦和順德城市網策劃的提案提議評選結果,以及順德的實際情況,大會共對4件提案立案處理,納入順德區委重點督辦內容,規劃建設代表團的關于“老年人事業發展”的主題就是其中一個。為了更好地開展服務,大良街道擬建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目前已立項,計劃用地面積為1600多平方米,該項目正穩步推進中。
大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何春云接受順德城市網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重大問題,3.6萬人的長者對于大良養老事業的發展也帶來巨大挑戰,“養老服務是一項公共服務,養老事業發展應是以政府為主體,以家庭、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共同承擔養老服務的一項系統工程。在老齡化背景下如何加快發展養老事業,應對人口老齡化,成為當前大良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