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龍江是順德的制造業重鎮,承載著順德經濟發展的歷史,也將延續順德經濟發展的光輝。一直被人們提到的“工匠精神”是制造業榮光的基石,也是新時代下產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精神元素。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精益求精求品質,是嚴謹踏實求進步,是熱愛專注、創新拼搏的一股勁!在龍江這片熱土上,一批批滿懷“工匠精神”的工匠們正行走在路上。龍江的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專注手藝、敢于創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順德城市網將連續推出2016年尋找“龍江巧匠”系列報道,為你講述,傳遞龍江工匠們背后的故事!
熱愛造假山的蔡伯,演示怎樣將石材用活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鄒建華) 65歲的蔡國初是龍江鎮家喻戶曉的“爐灶工”,做出來的爐灶被稱為具有“軍工品質”。蔡伯還是令眾人豎起大拇指的造假山的大師傅,龍江文化名人蔡伯勵的仁園里2座假山就出自他手。蔡伯說,他希望把大自然的高山流水的美濃縮至千家萬戶……
走進蔡伯家里,便像是走進了集書法展、畫展、奇石展、盆景展、假山展融合的藝術展覽,感受到大自然與藝術結合的奇妙。其中,他在家里自制的36㎡走廊式花園(取名天泉閣)更是成為最美的風景,假山、水池、竹雕、壁畫、盆景、花鳥樹木等薈萃,達到“一步一景”的精妙,從不同角度望去,都儼然一幅畫般美妙,令人稱奇。
出生貧困家庭,從小堅信手藝養家思想
蔡伯出生于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那時家里很窮,蔡伯排老二,后來,蔡伯陸續迎來6個兄弟,共8兄弟(其中一個沒能被養活)。隨著兄弟越來也多,家里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
蔡伯介紹說,他爸爸是負責管理鎮上的小商店的,在當時的“合管會”上班,收入很少,不過,幸運的是他媽媽有著一手縫紉的絕活,收入比父親多得多。
母親利用手工藝賺錢養家,且做完事即得錢,保證家庭開支的好處對蔡伯影響很大,蔡伯也深知家里的經濟情況不容許他讀上初中甚至高中,于是,他讀完六年級,于14歲到龍江機械修配廠務工,立志學好手藝賺錢,減輕家庭負擔。
“當時確實家里急需錢,所以我也不想從商,因為當時如果從商就需要不停接受培訓,而我希望學手藝快速賺錢,這個思想一直潛移默化地貫穿我的一生,我也喜歡學手藝。”蔡伯笑著回憶道。
蔡伯喜歡學習、鉆研,視書為寶貝
工廠里不怕苦累,當兵更學得多門好技藝
進工廠后,蔡伯便非常勤奮地做工,從事的是電焊工、打鐵匠,因為不怕苦累,愿意做最苦、最累、最熱的“燒鐵”工種。由于表現優秀,蔡伯得到了工廠里的師傅的肯定與傳授,并最終被評為“二級工”(最高為7級,二級工工資已達38元/月,待遇在當時已算不錯)。
不過,工廠里的師傅也是憑經驗教學,沒有相對科學的理論知識,于是,該師傅一直希望蔡伯能找到一本理論書籍,能指導如何根據要求,明確用什么材料、用材多少、火候控制等。
然而當時物資缺乏,蔡伯也從來沒見過相關指導打鐵的書籍。直到1976年,蔡伯成為鎮里唯一一個以職工身份光榮入伍并去到新疆的新兵。“我到部隊后既是技術骨干,也是個學員,從事蓋房子、打爐灶、打鐵。當時部隊里有很多書,我很高興就陸續買了20多本,都是有關我的工種的,就包括苦苦尋找的《實用五金手冊》,我就不停地鉆研這些技術。”蔡伯介紹說,“當了3年半時間的兵,連續4年度獲得嘉獎令(亞于三等功)。”
由于家庭經濟壓力,1976年,蔡伯不得不退伍回到原來的工廠當鍛工組組長,并被外派給當時駐龍江部隊、龍江啤酒廠打爐灶。而時過境遷,原來的工廠經營狀況不佳,后來還于1984年被并入其他工廠,在此期間,蔡伯的工資也一直沒有提升。因此,1984年,蔡伯同樣迫于經濟壓力,離開了工廠。
蔡伯妻子鄧老師最中意蔡伯勤奮、認真可靠
靠打爐灶打出一片天地,彰顯軍工品質
憑著在部隊學到的打爐灶的好本事,蔡伯開始為各家各戶打爐灶。蔡伯打的爐灶能實現“用一斤木材,用時10分鐘,燒開10斤水”,且實現“火包鍋,煙囪抽煙強”的效果,使得爐口非常干凈,彰顯“軍工品質”,獲得極佳的口碑。
“一方面因為部隊學到的技術,一方面我做事非常認真,追求打好每一個爐灶,而且收費不貴,每個爐灶只收費4-5元。也因為口碑,幾乎整個龍江的爐灶都是我打的。”蔡伯說,幫人做事,一定要追求讓客戶、讓自己滿意。
喜愛鉆研的蔡伯還體現在后來幫龍江鎮各餐館建柴油爐,蔡伯專程到當時的佛山市富華廚房設備公司買不銹鋼柴油爐配件,自己再買鼓風機,摸索著幫餐館組裝柴油爐。
不過,由于蔡伯一開始使用的是普通非高壓鼓風機,他起初安裝的柴油爐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蔡伯為此又到佛山市富華廚房設備公司請來師傅現場教他組裝技巧,并明白需要使用高壓鼓風機,最終贏得佛山市富華廚房設備公司師傅及客戶的認可。
龍江鎮內某別墅園林,是蔡伯設計、制作的作品
結緣造假山、造園林藝術,手藝廣為傳播
蔡伯因為“爐灶工程”積累了不少家當,他的手藝也被廣為傳播。后來,由于石油氣普及,燒柴的爐灶和柴油爐逐漸退出舞臺,蔡伯也隨后移情“假山”。
1986年間,一次偶然的機會,蔡伯在世埠永寧里蔡成就先生家里做廚房爐灶工作時,無意中看見屋后堆放了好幾噸英德石山石,就好奇問蔡成就為什么不在天井建個水池,把這些石砌成石山。蔡成就則說,他一直有這樣的心愿,但是沒人會做,并跟蔡伯商量說,既然你做事認真、細心,不如幫我完成這個心愿。
蔡伯心想多學一門手藝也好,于是,便做好水池,砌好石頭,然而,蔡伯對于自己的處女作非常不滿意,就找到在龍江戲院工作、愛好制作有小假山的盆景的蔡裕敬先生指導,兩人便一起摸索制成第一座假山,令蔡成就十分欣喜。
“他說我有膽量,但缺乏砌石山的知識,并告訴我砌石山要先畫圖樣,找到有關園林方面的書籍,從書中學習怎樣設計與建造;要抽時間參觀各名園,實地觀察別人的園林布局,各種石山的造型;要懂得石塊的運用,大小分布,還有出水口的位置等;要根據石紋將石分開,將出光石與不出光石分開,面石與底石分開,大石與小石分開;要用鐵絲掛扎,水泥與沙比例要1比1搭配好,披漿扎石,用木枝頂石;要按水池面積大小安排石山所占位置,造型要分峰,巒,岫,壑,皺,瘦,透,漏要求來實現,所謂做到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的比例;要山石留洞,安排種樹,配上亭臺樓屋,人物,橋梁;要注意出水口位置,安排出水口要對準大屋門口為好。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說要完成一座石山等于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蔡伯回憶起啟蒙老師的教誨時滔滔不絕。
后來,由于手藝做得好,一傳十,十傳百。蔡伯又開始了不停地為大家造假山的事業,蔡伯也是越來越愛這一行。工程范圍從龍江到南海西樵的聯新、北朗,鶴山等;由住家到工廠;從面積幾平方米、水深30公分的小水池做到水深2、3米深,容積達200立方米的大水池。
“圍繞錦鯉池,我最多砌過超20噸石以上的,它就在文華花園8座11樓的空中花園幾十平方米的地方,我設計了墻上的壁畫,還有黃臘石砌的疊山、水池、小橋、草坪、行人石板路,美觀舒適。在豐華新村一二期,龍山人工湖,圣陶灣的豪宅區都有很多作品。”說到這蔡伯頗有成就感。
蔡伯的假山做得非常精致
癡迷鉆研,只為作品呈現出更好的藝術效果
為了提升自己的園藝設計與技術,蔡伯買了很多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學習,定了很多雜志、報紙,如上海園林管理局編輯出版的《園林》,上海科技出版社的《庭院水景設計與建造》,新疆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園林石景》,湖北省林業局出版的《花木盆景》等等。
“看書學習,要領會其設計造園手法,懂得每間房屋座向位置,知道花園該以什么風格來設計,如何組景,以什么為主,什么為輔等,需掌握18種手法。同時還需學會塑假石、假樹、假樹頭等,熟悉使用各種材料配搭以及做法。還不止,還得給設計與建造的作品命名。
蔡伯說,造假山、園林,離不開藝術造詣,閑暇之余,他特別喜歡弄竹雕,石刻等工藝,也喜歡書法、畫畫。
說到對于書法、畫畫的熱愛,蔡伯其實從小學就喜歡練字,后來到工廠、部隊也都擔任黑板報書寫,寫得一手好字,也多配上插圖。蔡伯說,“黑板報”不僅加強了他的耐性,練就了他認真的品質,也維持了他對藝術的追求。
如今,蔡伯拜師一位廣州的老師學習書法,為了提升,他會專程驅車拿著作品請老師點評。蔡伯也是順德區美術家協會會員,喜歡畫畫。而為了找好的石頭,他會去到番禺、連州、云浮等很遠的地方。
蔡伯其實一直都記得造假山就像畫一幅畫的理念,所以,蔡伯造出的假山細膩、精致,亭、橋、人物等搭配非常講究,加上配以書法等,才使得作品呈現出很高的藝術效果,而精致的做工、完美的品質、較高的藝術造詣,正是蔡伯成為造假山領域一大工匠的精髓。
蔡伯家中有非常多的字畫、奇石
■相關新聞
《尋找龍江巧匠:80后小伙練成“裁皮王”》
《尋找龍江巧匠:斧鑿間的傳統大龍舟故事》
《龍江家具巧匠:22年堅守同一片土地》
《尋找龍江巧匠:“全能王”是這樣煉成的》
《大城工匠邱全發:沉浸家具世界里21年……》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