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向嘉賓介紹實驗中心進展情況。
4月9日,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佛山順德)基地、香港科技大學-博智林聯合研究院兩大機構在廣東順德博智林機器人實驗中心揭牌,探索企業主導、政府支持、高校共同推動的市場化創新模式,將借助“香港科技+順德制造”的綜合優勢,專注機器人方向的企業培育和核心技術研發,以“順德速度”落實灣區戰略,爭創灣區城市融合典范。
探路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新模式
隨著香港科技大學、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佛山順德)基地這個全新平臺正式落地運作。雙創基地將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優勢、順德工業制造基礎,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共享創新創業資源,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為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和場地、資金、研發、試制、驗證、生產等全方位服務,致力于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示范區。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里一次全新的協同創新模式探索。雙創基地由企業主導、政府支持,加上博智林機器人谷大平臺和香港科技大學優秀團隊共同加持,使得這種創新探索有了堅實的基礎,具有重大意義。
具體而言,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將發揮其市場、產業、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香港科技大學發揮其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優勢,順德區政府則提供靈活的政策扶持及完善的配套建設。
為支持雙創基地建設,順德區政府出臺了包括場地建設、設備購置、人才引進、研發資助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配套了創業投資、貸款風險補償、融資租賃等金融扶持政策,其中引進博士以上人才可獲超過30萬的安家和薪酬補貼,引進創新創業團隊最高可獲800萬元財政扶持,入孵企業最高可獲500萬元創業投資支持。
此外,雙創基地還將為入駐項目提供不同階段的基金等融資渠道,并設立千萬級種子基金,對于中初創期企業按5萬—20萬元的標準提供資金支持。近期內,雙創基地將擴展至約6000平方米創新創業空間,后續將建成約50000平方米創新創業大廈,為推進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與技術儲備,成為我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推動更多港澳高校科研成果在這里實現轉化。
“這是港科大第一次和企業有如此緊密和全面的合作。”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介紹,港科大在科技創新領域卓有成效,聯合研究院將作為港科大的教學實踐基地,為香港科技大學師生開展機器人技術研發提供平臺,并進一步鼓勵和推動高校對中、上游基礎科學的研究,而雙創基地則可以讓研發成果得到快速轉化,從而形成科研產業化的完整鏈條。
史維認為,借助這樣的合作新模式,可以全方位地開發與轉化港科大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和研究成果,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推動研發、鼓勵創新和栽培人才。
近幾個月來,港科大多個科研、教授及學生團隊“組團”到博智林機器人谷參觀考察,希望了解國內龍頭企業的布局和做法,將科研項目落到實處。史維介紹,在距離博智林機器人谷不到20分鐘車程的廣州南沙區,港科大正在加緊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南沙校區建設,屆時將開設自動化系統、機器人、人工智能、數據科學、材料、智能制造等專業。“這些專業與博智林機器人谷的合作相呼應,博智林機器人谷提供很好的實踐教學和科研環境,希望我們的學生以后可以在這里實習,實現研發成果的轉化等。”史維說。
“希望通過雙創基地和聯合研究院,整合大灣區的綜合優勢和順德工業制造基礎,共享資源,將研發成果最快地轉化為生產力。”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表示,人工智能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博智林機器人谷要像硅谷一樣,讓所有研究機器人的人才在這里集聚。根據專業咨詢公司規劃預測,隨著博智林機器人谷建設不斷推進,將引入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級研究人員和團隊,今后在這里工作和生活的人或將達到50萬。
新時代“兩家一花”助力科研成果快速轉化
40年前,通過大進制衣廠,港澳鄉親給順德帶來了項目和資金。40年后的今天,通過雙創基地,為順德帶來的則是人才、創新和科研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要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支持企業與港澳科研機構設立創新孵化基地,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更好的條件。順德致力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示范區,正是落實灣區戰略的生動體現,目前已經吸引了13個項目進駐。
“建筑機器人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可以讓科研得到最快速的轉化。”由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先進制造與自動化研發部總監姚科主導的“建筑智能數據平臺”就是入孵項目之一。姚科介紹,大數據時代使萬物互聯成為了可能,通過該平臺可以將所有機器人的信息采集到云端,從而實現統一管理、智能調度、遠程監控。同時,平臺還能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用于指導機器人后期的設計和改進。
“智能數據平臺在工業上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如果不是和博智林機器人谷合作,我們也想不到智能數據平臺在建筑行業也有如此廣闊的應用空間。”姚科說,目前平臺正處于研發階段,目標就是要實現建筑行業的信息化、網絡化,未來通過一個手機就能實時查看工地上任何一臺機器的作業情況,機器人一旦發生故障,還會自動遠程報警。
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發部總監呂冬則帶著港科大楊晶磊教授兩個科研項目入孵,均與建筑機器人密切相關。“建筑機器人需要高空作業,樓板也有一定的承重限制,所以機器輕量化設計顯得尤其重要,我們帶來的復合材料成型工藝可以讓建筑機器人減重50%以上。”姚科說,預計6個月內可以研發出樣機進行測試檢驗,該復合材料成型工藝此前已在知名企業云洲智能的無人船上成功應用。
“博智林機器人谷在機器人輕量化設計上已做了大量的研究,雙方的合作正好發揮各自所長,這樣的碰撞可以創造出更多創新成果,并快速進行轉化。” 在姚科看來,和博智林機器人谷的合作是“1+1>2”的合作模式。
姚科透露,另一個入駐項目“相變微膠囊技術”則主要應用于建筑墻體。“相變的溫度是可以預設的,比如我們設定為25度,當室外曝曬時,它會吸收熱量,這樣熱氣就不會傳到室內。當遇到寒冷天氣時,它又能釋放能量,讓室內的溫度更加均衡穩定。”姚科說,這項技術可以達到節能、隔熱、保溫的效果。
依托雙創基地和聯合研究院,“企業家+科學家+現代產業園”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新模式得以不斷深化。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物聯網研發部總監高民帶來了建筑工地室內室外導航解決方案。“機器人在室外作業時,通過傳感器精準定位,實現無線運作。在室內則通過激光和視覺進行定位。”高民說,該項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未來還將引入5G技術進一步探索研發。
★延伸閱讀
政府服務的“順德速度”,為項目建設裝上“加速器”
“博智林機器人谷項目每天都在發生巨變,順德黨政領導和企業家傾力干事和求真務實的精神令人感動。這種干事創業的氛圍,讓我們更加有信心在順德做好科研工作。”當見證雙創基地和聯合研究院雙雙揭牌后,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發部總監呂冬由衷進行點贊。
順德精神,提振項目落地的信心
“在項目洽談過程中,我曾兩次與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見面,他對企業的關心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此外,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多次跟我說,你們白天想出來的新點子,我們晚上通宵都會給你做出來,一定讓科研成果的產品呈現不過夜。由此可見他對機器人傾注之深。”呂冬說,順德黨政領導和企業家傾力干事和求真務實的精神令人感動,特別是每次到順德都可以感受到博智林機器人項目的飛速發展,這種干事創業的氛圍讓他更加有信心在順德做好科研工作。
在呂冬看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香港科技+順德制造”的模式大有可為。“香港有多所世界知名大學,順德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正好給高校科研成果提供廣闊的應用場景。”呂冬說,廣深港高鐵、深中通道的運行和推進成為灣區城市協同發展的“加速器”,使得香港和順德的對接更加方便快捷。
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副總裁朱劍敏介紹,順德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政府對科技創新、智能制造行業的扶持以及政府服務職能的進一步優化,為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展提振了信心。博智林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在機器人領域努力探索以“高科技+順德智造”的雙創基地示范樣本。
“我每周都會在廣州和順德之間往返,從香港西九龍乘坐高鐵到廣州南站只需40分鐘,再從廣州南站開車到博智林機器人谷大約35分鐘,十分方便。”高民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香港科技大學鼓勵師生創新創業,順德成為科研成果轉化的快捷通道。
高民坦言,科研項目首先是從一個假設的應用場景開始的,和博智林機器人谷合作,相當于有了一個從實驗室走向現實的應用場景。“順德的美食全國聞名,我對順德的第一印象正是從美食開始的,以前經常到順德品嘗美食,項目入駐雙創基地之后,我了解到順德的另一張城市名片,那就是制造業。香港科技+順德制造將形成良性互補。”
姚科則表示,其研發團隊的最終目的就是在順德創業,除了和博智林機器人谷的合作之外,還將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在順德落地轉化。
真情服務,項目建設見證“順德速度”
今年將實現機器人樣機小批量生產;首期100平方米的工廠正在加工施工,預計再過一個月就能投入使用;辦公樓今年6月底將投入使用,首期可容納2萬多人……短短8個月的時間,博智林項目進展迅速,見證了“順德速度”。
項目為王,加快推進。順德區主要領導全力推進項目落地,除了和企業進行高頻次、高密度的互動,協調解決項目存在的困難之外,還經常到一線推進重點項目進度。
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副總裁朱劍敏說,“順德速度”的背后是區委、區政府真情服務企業的寫照。今年春節,政府部門還派出干部進駐工地,和工人同吃同住,現場協調各類建設問題。
朱劍敏介紹,項目順利推進,使得博智林更好投入產學研對接。“從項目打第一根樁開始,我們就成立了發展規劃部,專門負責校企合作,目前公司已提交專利162項,其中包括發明專利61項,實用新型專利101項。”
得益于順德 “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的服務和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政策紅利,博智林首個工廠報建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拿到施工證。“政府為我們引進人才、研發、融資提供精準政策,在制定產業政策時,都會和企業家進行充分討論。”博智林機器人谷建設指揮部指揮長馬閆介紹,博智林機器人谷涉及4個村的村級工業園改造,順德擬用省“先行先試”的政策幫助企業,讓項目有更好的投資環境。(順宣)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