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網友“SD自由鳥”攝
建筑及庭院裝飾中西合璧,建筑群中既有中式的“鑊耳屋”,也有西式的小洋樓,花園內的中式八角古亭及歐式的拱門、噴泉交相輝映……即使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它那融合中西的獨特氣質依然別具韻味。這是在倫教羊額的一座民宅——鳴石花園,花園始建于清末民初,是著名僑胞何鳴石先生的故居。
何鳴石先生為何能在上百年前建立這樣的一座私家住宅?需知道這在當時絕非常人所能。何鳴石先生12歲隨父前往馬來西亞讀書,后繼承父業,任馬來西亞怡保何廣昌金鋪經理,經營金飾、綢緞、米機等,將父親的小本生意越做越大,先后在馬來西亞太平、怡保、棉蘭,香港、廣州和順德大良、容奇、勒流等地開設分店,使得何家富甲一方。
何鳴石在海外發跡后便歸國建了鳴石花園作為自住的宅院。因何鳴石較早接觸國外文化,因此鳴石花園的建造運用了不少西方建筑的風格就不足為奇了。下面小編就帶你到鳴石花園“走一走”!
鳴石花園分區
順德城市網網友“SD自由鳥”攝
整個園外有三層樓高的護院樓,院內則主要分為生活居住區、小洋樓及庭院三大部分。
生活居住區由中式的主廳及4座房屋組成,何鳴石分別有元配1人庶室8人,育有1子7女,他和他的妻妾們就分別居住在這里。這4座房屋均為三房兩廊的磚木結構,有傳統的青磚鑊耳大屋、趟櫳、做工精致的屏風門,并設有天井、水井和廚房。鑊耳屋都有高大、厚實的鑊耳山墻,墻楣還飾有精致的灰塑瑞獸。主廳內原有布置非常豪華,有華麗的水晶吊燈,高貴的紅木家具以及裝飾了鎏金雕花的掛落式木架等。
你很難想象房屋的屋頂還有供水塔!鳴石花園其中一棟房屋的屋頂就有!這也是羊額最早使用自來水的地方,而這棟屋子的主人,正是何鳴生的寵妾——四太太何惠寬女士。四太太出身書香門第,不僅長得標致,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甚至還會說英語,深得何鳴生的喜歡。
走過生活區,最吸引眼球的便是院內具有顯著西方風格的小洋樓了,它是何鳴石先生當年接待客人的地方。小洋樓的主體建筑高兩層樓,上下兩層均設有寬闊的走廊,走廊靠外一面以西式柱支撐,并做成拱門形式。小洋樓建成后,是當時順德縣唯一的一座西方風格建筑,樓內由大良電廠直接供電,使用電燈照明,因而成為了當時倫教羊額最早使用照明的地方。
在花園內,也體現著中西文化的融合,花園分上下層,下層有水井、噴水池和兩個凈水池,上層有巴洛克西式拱門,拱門上裝飾著中華民國國徽,水磨石梯級,有八角古亭和水磨石護欄,兩層設置融合中西,相互映襯。
鳴石花園的小故事
順德城市網網友“SD自由鳥”攝
關于八角亭,還有這樣一段故事:傳說八角亭又被稱為“思母亭”,此名源于何鳴石先生的一封家書,家書內容是“季夏之月余旅南洋,因困于足疾欲歸不得。此返家慈已邈,耿耿于懷,斯亭適時觸思”。當年何鳴石長期在外做生意,母親過世的時候也不能陪在身邊,所以特意修建此亭以寄托自己對母親的哀思。何鳴石家人將這封家書刻在木板上,吊掛在亭中,故稱“思母亭”。
由于種種人、事的變遷,當年豪華的鳴石花園曾一度落寞。2006年10月,鳴石花園被評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好鳴石花園,在征得屋主何鳴石的孫女何芷蓮女士的同意后,順德區文體旅游局和倫教街道辦事處在2010年10月開始動工,于2012年底,基本完成了鳴石花園的修繕維護工作,如今,我們所見的鳴石花園已基本重現了昔日的風貌。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