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書的詩,清新妥貼,取法蘇軾,且作詩多為腹稿
順德城市網綜合消息 黃丹書(1757--1806),字廷授,號虛舟。順德人。清乾隆乙卯(1795)科舉人。詩書畫無一不精,與黎簡、張錦芳、呂堅并稱“嶺南四家”。著有《鴻雪齋詩鈔》等。
清代廣州的粵秀書院,隆盛日久,學風濃厚,校風嚴謹。但不知什么時候,學生們對學院頗多怨言,首先的一條,就是管束太嚴。粵秀書院規定,學生不管你有多急迫的事情,甚至是火燒眉毛的事情,也得向院方請了假才能離開,甚少通融,而且還設立簿籍,外出時登記,回來了還要來注銷。這還不算,還得對著那掌管薄籍的先生那張呆板、冷漠、生硬得不近人情的臉,簡直讓人忍無可忍,這哪里是書院,分明是一個變了相的監院嘛!長此以往,教員們也不滿起來,一時間怨聲四起。
此時,主持粵秀書院的,正是大書法家、學者欽州人馮敏昌。聽著同事和學生的明里暗里地表示著不滿,甚至有些同事和學生對主講的態度甚冷淡,愛理不理的,令馮敏昌十分的尷尬。畢竟學富五車、具有著靈性與敏感的學者并不是個頑冥不化的人,問題怎樣才能得到改善呢?夜晚每每思之,則輾轉反側,深以為苦。
事情終于有了轉機。這天,有人向馮敏昌推薦了一人做學院的院監,這樣,一位相貌溫和、行為端莊的人出現在馮敏昌面前,彬彬有禮地作介紹:"敝人黃丹書,字廷授,號虛舟。順德大良人氏"。僅憑第一印象,馮敏昌決定聘請此人為粵秀書院的院監。
起初,馮敏昌并沒有想到他以后與黃丹書的交情會那么深,直到晚年仍有書信往來。但是,黃丹書那手行草,實在大大吸引熱衷于書法的方家馮敏昌。但見丹書的草法精熟,清秀圓潤,剛健婀娜,頗得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的神韻。且由于精通繪畫的緣故,丹書還善于用墨用筆,字字神采煥發,但看丹書那作書時點畫沉勁而態度虛和的神氣,大家風范顯露無遺,馮敏昌不由得暗暗欽佩。
其實,黃丹書早聞馮敏昌的大名,對馮敏昌在書法、詩詞、學問方面的盛譽也是十分地佩服,再加上現在以詩、書相交,雙方不由得惺惺相惜,互相推服,兩人的交情日漸深厚。在此期間,黃丹書趁機向馮敏昌提出了不少建議,馮敏昌覺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建議變成了學院的具體做法,果然,這些建議十分的有效,教員和學生的情緒迅速平息了下來,馮敏昌不由得對黃丹書言聽計從起來。此后,黃丹書在粵秀書院十分地得人心。馮敏昌主持下的粵秀書院,在黃丹書的協助下,院中大小事務治理得寬嚴適中,舉措得當,學風迅速地崛起,聲名在粵地上更加響亮。
黃丹書能成功地化解粵秀書院的矛盾,歸根結底是因為黃丹書的多才多藝及寬容溫厚的性格。試想,黃丹書如果不以詩、書之藝與馮敏昌相交,那么事情的得以調劑,則不可能那么一帆風順。事實上,與張錦芳、黎簡、呂堅并稱為"嶺南四家"的黃丹書,詩、書、畫均卓然有成。
黃丹書的詩,清新妥貼,取法蘇軾,且作詩多為腹稿,數十年不失一字,常常一寫而就,并著有《鴻雪齋詩鈔》八卷、《胡桃齋詩馀》一卷等。從《為何葭洲畫竹,葭洲用東坡題晁補子所藏文與可竹三首韻見贈,次韻奉答》兩首五言詩中可見一斑:
坡仙曾有言,野竹如幽人。古來畫竹者,說法皆現身。我幸無俗骨,與竹相知新。襪材倘萃我,樂此寧疲神!
書畫同一源,變化靡不有。吾看鐵鉤鎖,法本元和柳。我愛夏太常,筆挾風雨走。若以古書論,亦是歐虞手。
從第一首詩中,我們可以得知黃丹書對作品、人格的精到看法。從第二首詩中,亦可見其書畫相濟之所宗,功力之所在。柳公權、歐陽詢、虞世南的字,李煜、夏昶的墨竹,均入其筆底師法融合。黃丹書自題為畫家葉夢龍所作《墨梅》云:"草堂晨起噪青禽,啜茗論詩坐竹陰。一樹寒梅春意動,為君點筆寫冬心"。金冬心為畫梅大家,黃丹書的梅花,仿的正是金冬心筆法,神韻逼肖。而黃丹書畫山水、蘭竹、水仙等俱有逸致,這可能得力于黃丹書在藝術上的執著與癡迷。丹書歸里后,曾于大良城東筑聽雨樓隱居,每每與同城著名畫家呂翔、梁元翀于碧鑒江濱論畫,滔滔不絕,娓娓不倦。順德是個水鄉,水網縱橫交錯,黃丹書對書法的癡迷,以致于與眾友人劃著小舟去尋訪畫侶梁彝,一直盤桓十多天,并拿出自己所藏的名家真跡大家共摩挲賞玩。著名南海畫家謝蘭生題黃丹書梅花水仙冊時云:綠云夾徑初翻影,艷雪橫空盡吐香。千古高人林處士,一生宜配水仙王。詩人誰似冬心老,寫得巢居閣上花。海外廣文官不冷,暖風催放一枝斜。林處士即林和靖,相傳曾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謝蘭生的題詩,無疑是在贊揚所畫梅花水仙等物事的逼肖、脫俗、高潔。
黃丹書的書法,以行草為多見,但就其藝術成就來說,丹書以隸書為最高。其隸取法漢《熹平石經》、《乙瑛》、《史晨》諸碑,用筆爽利有力,氣勢沉雄,與同時的著名書法大家伊秉綬,有著共通之處。黃丹書的隸書,以受《熹平石經》的影響為大,但黃丹書并沒有一味描寫,而是大筆徑刷,取神遺貌,在這一點上,丹書比其他同時期的文人們,要高出許多。
丹書與張錦芳、黎簡的友誼深厚,他曾與張錦芳同作過一首《滿江紅·木棉花》的詞,兩人的詞都作得激情涌動,熱烈豪氣,堪稱嶺南詞壇吟詠南國英雄樹木棉的扛鼎之作。其中黃丹書的詞是這樣的:
焰焰燒空,誰載遍、水村山廓?人道是、祝融行處,牙旗參錯。赤羽一行搖白日,彤云萬朵扶青鄂。笑紛紛、桃杏斗春妍,都纖弱。
黃灣外,斜陽薄。粵臺畔,狂飆作。似亂霞鋪地,晚虹沉壑。野燒連岡煙欲上,清霞夾岸楓初落。盡畫家、渲染有胭脂,應難著。
而黃丹書的寬容、溫厚,則在與黎簡的交往中表現得特別突出。黎簡從粵西歸來初到廣州時,聲名寂寂,但黃丹書對黎簡的書畫造詣十分地佩服,也十分惜才。鴻儒們聚會時,黃丹書對黎簡不時地加以推崇,這使得黎簡的聲名很快在廣州鵲起。黎簡號稱狂簡,自視甚高,曾有"狂簡疏狂也自容,自矜柔翰勁于風。一時脫帽傳張旭,直似橫刀輯董公"之類在別人看來是大放厥詞的話出口,恃才傲物,對人對事如果有什么不滿意,則信口譏評,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與面子,因此在人們的印象中,黎簡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也很容易得罪人。作為黎簡的摯友,黃丹書雖比黎簡小了10歲,但仍象一個兄長一樣時時地加以規勸,使其有所收斂。按說,以黎簡特立獨行的性格,是不容易被人影響的,他能聽從于一個小自已10歲的友輩的勸告,讓人不得不佩服黃丹書的人格感染力。黎簡對于黃丹書始終感激,兩人日后交情甚篤,黃丹書成為黎簡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以致于黎簡病危時,鄭重地把撰寫生平的大事,托付給了這位密友。
黃丹書的寬容、溫厚、多才多藝,使士林尊之為泰山北斗。但是,這并不代表黃丹書絲毫沒有自己的主見、性格,是老好人一個。事實上,丹書的性格有點類似于現代所說的"外柔內剛",做人有著自己的原則。丹書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13歲縣試第一,年少能詩,曾受到學使李調元的賞識。李調元見其詩,嘆曰:"抗風軒之不墜,其在丹書輩乎"!抗風軒乃明賢王佐、孫賁等人結南園詩社故址,意即黃丹書的詩能夠繼承和發揚明賢們所開創的嶺南詩風。黃丹書清乾隆庚子(1780)年中優貢生,乙卯(1795)科舉人,朱文正公撫粵時,對黃丹書尤為器重,以致于丹書赴禮部會試下第回粵后,權貴們仍爭相聘請他當幕賓。但丹書志不在此,他曾說:"貧與富交則損名,賤與貴交則損節",高潔如此。在黃丹書在一生當中,他僅應友人之邀做過一任開平教諭,從此便絕跡官場,其捐介如此。
著名愛國詩人、教育家、畫家黃培芳曾云:人知二樵筆高,不知吾家虛舟筆尤高,但少作傳本,人罕見耳。平心而論,黃丹書的藝術成就在創新上是比黎簡稍遜一籌的,但比起同時代的文人,丹書卻又是佼佼者,且丹書的寬容、溫厚的特質,又使他在廣東鴻儒中輩受尊重。黃丹書,一位清代中期在廣東詩壇、書壇、畫壇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多才多藝、溫厚、高潔的文人。(摘自《順德文藝》作者彭有結)
參考文獻:
1、《嶺南畫征略》。
2、《廣東畫人錄》。
3、《順德縣志》咸豐、民國版。
4、李有華、張解民:《順德歷史人物》,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編。
5、順德博物館編:《順德書畫人物錄》,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6、陳永正:《嶺南書法史》,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