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蕡(1338—1394),字仲衍,號西庵,順德樂從鎮平步村人。他生于平步,長于廣州。自幼機警敏悟,博學深思,性情豪放,不到20歲,他的詩歌文章就馳譽州府。與好友王佐、趙介、黃哲、李德五人結成“南園詩社”,在廣州南園筑抗風軒(今文德路中山圖書館南館),作為文人集會、吟詠之所,廣泛結交省內外文人雅士,時人稱他們為“南園五先生”或“南園五子”,稱孫蕡“西庵先生”,為“南園五子”之首。“南園詩社”對嶺南詩壇影響深遠,由明中期起,有“南園后五先生”、“南園十二子”等先后結社于抗風軒。
元朝江西行中書省(治所在廣州)左丞何真器重孫蕡的才學,聘為幕僚,政務上遇到困難,多聽取他的意見。朱元璋滅元建立明朝,派征南將軍廖永忠揮師南下,孫蕡力勸何真審時度世,歸順明朝。何真接受建議,委孫蕡起草降書,明軍兵不血刃而占領廣東。廖永忠愛惜孫蕡才華,命他主管廣州文教,這年他30歲。明洪武三年(1370年),孫蕡參加科舉考試,中了舉人(一說進士),任工部織染局使。
明朝《分省人物考》收錄孫蕡事跡
洪武七年,任安徽虹縣主簿,他安撫難民,發展生產,社會逐漸穩定,流亡的百姓都回鄉復業。次年,召入翰林任典籍,協助大學士宋濂編寫大型韻書《洪武正韻》。宋濂對孫蕡的才學十分賞識。《洪武正韻》編完,出任平原縣主簿。洪武十三年,發生左丞相,胡惟庸謀反案,朱元璋進行大清洗,大批人被殺被抄,宋濂受到株連,充軍邊地,死于半途。孫蕡與宋濂密切,受累下獄,判他參加修筑京城望都門城墻的苦役。勞作時,他唱粵語歌,驚動督役大員,奏知朝廷。朱元璋召問,命他把歌詞朗讀出來,原來都是忠君愛國、頌揚皇恩的內容,便釋放他回鄉。
洪武十五年,孫蕡被重新起用,任蘇州府經歷,政通人和,頗有政績。僅過七年,洪武二十二年,孫蕡又被誣,謫戍遼東。洪武二十六年,藍玉因謀反罪被殺,孫蕡曾為藍玉題過畫,也判死刑,押回京城,嚴加訊問。親友勸他上書自辯,孫蕡知道殘暴的文字獄已經奪去很多人的性命,自己在劫難逃,斷無幸免之望,乃保持沉默,不搖尾乞憐。翌年,在南京金山腳下荒野之地被殺害。臨刑前,他口吟一首五言詩:“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充滿悲憤與無奈的心情。
《西庵集》書影
孫蕡才華洋溢,史稱他“詩文援筆立就,詞采燦然”。他的詩氣象萬千,既有“氣象雄渾”一面,又有“清圓流麗”一面。尤善用比興手法,情致深厚,各體皆工。以他為首的“南園五子”開創嶺南一代雄直詩風。他被譽為“嶺南明詩之首”、“嶺南詩宗”。他還精研宋元理學,時人尊為“嶺南儒宗”。一生著作頗豐,計有《通鑒前編綱目》7卷、《孝經集善》1卷、《理學訓蒙》1卷、《西庵集》8卷、《和陶集》1卷、《集古句律詩》1卷等,但著述大都失傳。
來源:佛山人物志
編輯:林伊敏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