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德的農村,不時會聽到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稱同村的村民為“社員”?!吧鐔T”究竟是怎樣的稱謂?今天,介紹“社員”稱謂的來龍去脈。
1954年順德縣農業生產互助組的情況
-01-|得從組建歷史開說
查閱有關詞典和百度百科,對“社員”的解釋非常簡單,就是指某些以社命名的組織的成員,也特指人民公社社員。順德村民口中的“社員”應該就是人民公社社員吧。
回答合格,但不夠完整,因為這得從“社”的組建歷史開始說起。
-02-|源于生產合作社
原來農村的農民依附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己耕作自己處置收成,各自為戰,生產效率低下。
新中國成立后為解決農業生產中各自的勞動力、畜力、農具不足的困難,就出現了農民在自愿互利基礎上建立的勞動互助組,也就是幾戶農民相互幫助,有時也分工合作,積累一些共同財產。
1954年一些互助組發展成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戶以自己的土地作價入股,合作社統一耕作、經營,收成按比例分配。
這好比是幾個家庭小作坊聯合組成一個小企業,既可以實行規模生產,又能充分利用生產工具和勞動力。農業生產合作社里的每一位成員就是社員。
-03-|合作社從初級到高級
建國初期,大家對社會主義充滿憧憬,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形式大受推廣,至1955年底,順德全縣先后辦起初級社1000多個,沒有入社的農戶叫“單干戶”。
在社會主義改造的聲浪中,合作社的規模越來越大,土地和主要生產工具轉換為集體所有,也就是從初級社過渡到高級社。
1956年冬,全縣99.3%的農戶都入社了,高級社增至323個,初級社減至6個。
1954年霞石鄉第一農業生產合作社生產計劃
-04-|不同時期的社員
1958年開始實行人民公社化,順德形成10個人民公社,原來的高級社改稱生產大隊,高級社里的包工組改稱生產隊。至此,農村里的所謂“社”就是指人民公社,“社員”就是人民公社的成員。
然而,人民公社畢竟距離農民太遠了,就像是一個有十萬八萬人的超級集團公司,普通員工連總經理辦公室在哪里都不一定知道。這樣的大公司如果直接安排生產、發放工資,恐怕誰都感到頭痛,誰都不會滿意,所以沒過多久,公社的職能就退縮到以地方行政管理為主,經營方面主要是制定生產規劃、下達任務指標、提出收益分配意見。
經過調整,1961年起生產隊成為基本核算單位,好比是大公司各個事業部下的項目公司實行自負盈虧,員工們更關心的是本項目公司的經營實績。生產隊怎么經營、經營得好不好,社員可以直接感知得到,提出批評意見;生產隊收入多少,直接關乎自身利益,社員當然最為關切。
因此,在農民看來,生產隊是社員經濟權益的共同體,是他們的共同歸屬,公社的“社”只具有行政區的意義而沒有經濟組織的內涵,所謂“社員”,實際上是指生產隊的成員。
1987年順德縣《農村經濟簡報》刊發《順德縣經濟社章程試行草案》
-05-|如今的社員
1983年實行政社分開,撤銷人民公社。
1985年起以生產隊為基礎組建經濟合作社,農民作為經濟社“社員”的身份名正言順。1993年順德將經濟合作社合并改造為股份社,所以,如今的“社員”就是股份社的成員。
來源:順德檔案史志
編輯:林伊敏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