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順德籍人士,一生中主要活動地點在香港,他們從事商學、金融等專業,業余時間癡迷于文學創作活動,以詩詞為主。他們以文聯誼,結成詩社,詩酒酬唱,十分活躍,由于他們一方面有著旺盛的創作熱情,另一方面有著雄厚的古文學根基,加上經常的切磋琢磨,因而在詩藝上都有著一定的水平,都有著著作存世,成為順德文學在境外的一道十分獨特的風景。可見其中,容桂人何竹平就是當中的一位。
容桂人何竹平,他自小在家鄉私塾攻讀,后從商當店員,抗戰時期在澳小規模經營金融業,至1946年移居香港經商,20世紀70年代開始從事證券行業直到退休。他的一生,在正業之余,把不少精力投放到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中去。他擔任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會長,既出謀獻策,也出錢出力,為家鄉的公益事業貢獻良多。他是順德旅居港澳的詩書畫名家,任香港中國美術會主席,是“錦山文社十老”之一,同時也是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
何竹平。
何竹平對順德文化事業最大的貢獻,應該是他在七十多歲時,編輯了《順德詩征》這本順德歷代詩人作品的選本。這本選集收集了自明代開始的順德地域內有詩作存世的作者有代表性的作品,計有三百多人,數千首詩,并介紹了作者的簡況。
由于有了這本比較完整的詩選本,順德歷史上不少詩歌作者,得以在書中留下了自己的形象,而不致被時間的浪濤沖刷凈盡。
編輯《順德詩征》是一一個浩大的工程,據何竹平的孫兒何文禮先生為這本書所寫的《跋》中所述,他“又經三年心血,朝夕不輟,復多蒙各方親朋尊長提供不少寶貴資料,以佐祖之一往心愿,得以完輯本書。念祖高年能此,誠不易得,因喜而記之”。
透過“三年心血,朝夕不輟”等詞語,我們似乎可以見到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或而風塵仆仆地奔走于粵港兩地以及珠三角一帶,聯系文友,搜求資料,或而在家里專注地對大量的材料進行認真的篩選,并細心地抄錄,然后聯系付梓。可以說,若非對家鄉文化事業有一種發自心底的熱愛,這位老人是不會如此癡迷與執著的。
何竹平一生勤奮于著述,除了編撰了《順德詩征》之外,還有《孝經淺釋》《順德歷代邑人尊孔文選》《順德藝文集》等多種著作存世。
來源:順德文學與文人
編輯:左翠銀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