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悠悠,綠樹倒映、
青磚石瓦間,遇見美麗的水鄉古村,
杏壇古朗村的寧靜和愜意,
有著嶺南水鄉的恬靜魅力,
那么你可知道這里流傳著
一段有名的民間傳說嗎?
傳說清朝的乾隆年間,本邑有一個名叫伍道榮的書生上京趕考,長途跋涉到京城,立志要光宗耀祖。考卷發下那天,他看到上面有一行字寫著“把你家鄉的風土人情或風景名勝寫出來”等字樣,一下子就被難住了。他想:自己家鄉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鄉村,雖有水鄉風貌,但無名山大川,怎么答好這份試卷呢?他苦苦思索,突然靈機一動:“啊,有了!”伍道榮高興地叫起來。只見他鋪箋揮毫,寫下了一首七言詩:“龍波水靈金鯉躍,一朝折桂登龍門。天市景色世間少,金龍彩鳳出青云。東邊紅日彩霞現,西面竹林紫氣生。太平盛世人稱頌,雙鳳朝陽舞東風。”隨后就把卷交上了。
眾人皆知,乾隆好山水。主考官看了后,連連叫好,立馬把它交給了乾隆。乾隆召見伍道榮后,問:“你是哪里人?”伍道榮答:“草民世居嶺南順邑杏壇古朗鄉。”皇帝繼續問:“你家鄉真如你所描繪的那樣嗎?”伍道榮又答:“草民不敢欺騙皇上。”乾隆一聽,也想一睹究竟,就先派遣了一個欽差大臣前往。欽差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到順德后,在地方官引領下到了古朗。只見一色磚瓦房鱗次櫛比,一色石板干凈整潔,一條小河東西走向,蜿蜒流動,河水清澈見底。河的一側住有人家,前鋪后居;另側古榕參天,夾著絲絲垂柳。一派典型的南國水鄉景色。雖然此景也賞心悅目,但與詩中所說相差甚遠。欽差回去稟報乾隆,于是皇帝龍顏大怒,馬上傳召伍道榮,說他犯了欺君大罪,按律當斬。
然而伍道榮卻跪在金階下,不慌不忙地說:圣上明鑒,草民不敢欺君,待草民道來再斬不遲。小民家鄉的那條小河叫鯉魚涌,河中常有大鯉魚出現,是故得名。它是西江的一條小支流,從西江閘直入古朗鄉,而鄉的入口處便是龍波坊、水靈坊,“龍波水靈金鯉躍”便是從中而來。小河到村中分叉,一流向南,一流向北,分叉處叫擇桂坊。
河上有一石拱橋叫引龍橋,橋下的石拱門就是龍門,俗話說鯉魚躍龍門便可攀折丹桂,這便是“一朝折桂登龍門”。引龍橋的兩岸是小商品集散地,名喚天市街,轉向南的河上有另一座石拱橋叫起風橋,而橋的東側是青云坊,“天市景色世間少,金龍彩鳳出青云”說的便是此意。起鳳橋的東側是東邊坊、太平坊,西側是竹林坊,小河流經本村的最后一個坊是雙鳳坊。詩的后四句“東邊紅日彩霞現,西面竹林紫氣生。太平盛世人稱頌,雙鳳朝陽舞東風”就是對這些景物的描寫。
乾隆聽完后,讓伍道榮畫出草圖,再把草圖和詩句對照了一遍,心想:“好你個伍道榮,竟能把橋名、地名、河名巧妙地運用起來,賦詩成句,真是難為了你。”于是,乾隆金口玉開,說道:“朕賜你無罪,賜你金銀玉帛,回鄉好好過日子吧。”
伍道榮就這么謝恩出宮,買舟返程歸鄉了。雖然他未能考取功名,遺憾歸來,卻讓乾隆皇帝也知道嶺南順邑有個古朗,并且此事一時在京城傳為美談。至今,他的故事還在古朗流傳,還被村里上了年紀的人津津樂道著......
編輯:左翠銀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岑炳超”、“輝ge”
來源:綜合整理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