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岑炳超”
若要數現在順德最繁華的地方
肯定非順德新城莫屬
這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燈火璀璨
金鳳凰廣場在此盤踞
勾畫出城市的中軸
默默見證著順德這條巨龍
如何展翅騰飛,閃耀珠三角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梁兆權”
古人曾有云:“鳳凰無寶不落
能吸引“鳳凰”飛來筑巢的旺地
前身只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落
它為何能搖身一變
成為炙手可熱的“風水寶地”?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梁兆權”
跟著小編一起走進
南江村
應運而生的發展旺地
順德新城區核心部分所在的位置原屬大良的南江行政村,這個地方原本遠離大良城區,比較偏僻,起初還只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村莊。
如今大良街道的所轄范圍,在清末民初大部分屬于順德縣第一區,包括大良堡、古樓堡和小灣堡。此外,逢沙一片屬第二區(第二區的主體部分為今倫教街道),五沙則屬香山(中山)縣。
而順德新城區所在位置就是以往的小灣堡和逢沙。當時小灣堡所轄范圍大抵是現在大門河、銀涌河(今金桔咀橋至順峰山公園伏波橋)、桂畔海和德勝河的閉合范圍。
眾所周知,德勝河以北有一片山群,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順峰山,但過去山群的面積要比現在的大。
當時小灣堡所轄村寨就分布在該山群的周圍,東面有舊寨、大吉、背岡、南畔、蜀岡,南面有小塘、南涌、霞村、沙頭,西面有白石、小灣。山群東南及南面的一片區域,則全是農田,這里便是今天新城區的主體部分。
民國時期小灣堡各村寨的示意圖。
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區下轄古樓、小灣和五沙三個鄉。經過區域調整,1952年小灣鄉變成寨南鄉,在1956年與紅邑、金門合并為金門鄉,1957年底金門鄉再和云路鄉組合成府又鄉。1958年9月,府又鄉和五沙鄉合并為大良人民公社。
1959年初,大良公社調整為11個生產大隊,原來的小灣堡大部分地區設置成寨吉、南江兩個大隊,由此“南江”作為行政區的名字破土而出。
1957年底就有“南崗”的小村名。
《廣東省順德市地名志》中記載,南江大隊下轄南江、南霞、漕魚3個村,其中南江村由小灣堡的南畔、背岡、蜀岡3個小村組成,取南畔的“南”和背崗、蜀崗(因用作地名的時候,“崗”與“岡”二字往往相通,后來多寫作“背崗”“蜀崗”)的“崗”為“南崗”,再用粵方言同音字改為“南江”。
南江大隊因駐地在南江小村而得名,1983年底政社分開時改稱南江鄉,現稱南江社區。
南北吃香的香餑餑
改革開放后,順德的經濟和城市建設突飛猛進。1984年,順德縣委縣政府看中了德勝河兩岸的諸多優勢。
一是水陸交通四通八達;二是沙頭工業區和容奇鎮已具備比較好的工商業發展基礎;三是生態環境優美,具有發展旅游的潛力。
為此,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德勝河兩岸設立德勝經濟開發區。自此,南江作為獨立于全縣12個區鎮的德勝經濟開發區的組成部分,興旺了起來。
“南岡”和“南江”出現在1959年同一件文件上。
1986年12月,根據全省撤區建鎮的要求,德勝經濟開發區被取消,南江隨即劃歸容奇鎮管轄,開發區在一定程度上也變成由容奇鎮繼續經營。此時的南江成為了容奇鎮在德勝河北岸的飛地。有了這塊飛地,容奇鎮即可大展拳腳,如虎添翼。
但在1988年8月,為了加快城市建設的步伐,縣政府決定把錦湖鎮并入大良鎮,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同時將南江又劃回至大良鎮。
順德撤縣建市不久后,便雄心勃勃想繼續建設新城區,而南江一帶再次被看作是香餑餑。
1993年,市政府決定設立德勝區辦事處,大力推進新城區建設,從此,南江成為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2001年,順德市政府整體搬遷,南江從偏遠鄉村搖身變為21世紀現代化城市的中心。
編輯:陳惠玲
來源:順德檔案史志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